陈景乐是学生时代过来的,站在孩子的角度,大多是上课没认真听讲,下课又不自己复习学习的知识点,导致部分知识点缺失。
这种情况下,遇到需要这部分知识点作为前置条件的新知识,更加学不会。
日积月累,不会的知识点越来越多,最后人就显得越来越笨。
好比盖一栋房子,地基打得还可以,第一层的柱子浇筑得不错,但是到第二层就有两根柱子缺失了,承重墙也没有砌好。
这种情况下,莫说要把房子盖到五层以上,就是盖第三层,都够呛。
唯一的办法,就是把之前的知识点重新梳理一遍,缺失的部分填补上,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陈景乐之前刚开始辅导陈绮云作业的时候,就是这么做的。
花时间先把以前的知识点全部复习一遍,查漏补缺。初二的不会就回头学初一的,初一的都不会就学小学的。
只有把基础的知识体系构建好,后面的路才会好走。
如果连最最最简单的知识点,比如一年级二年级这种都学不会,怎么办?
就要考虑是否是病理性因素,是否需要医生介入了。
比如像多动症、注意力无法集中、阅读障碍等等,都是无法通过简单的家庭教育就能解决的。
陈景乐之前有个同事的儿子,就是比较严重的多动症,要长期吃药。
这类问题比较麻烦。
再就是人要学会接受父母的平庸,学会接受自己的平庸,以及学会接受自己孩子的平庸。
很多家长最大的问题,就是指望两只麻雀能生出一只凤凰。
这样的概率不是没有,但很小。
发火是最没有用的,更别说动不动就大吼大叫,这样只会让孩子产生抵触心理,更加厌学。
……
相比陈绮云,她哥哥陈景浩就属于家庭教育失败那种。
二叔二婶他们的家庭教育观念,还停留在上一代,秀姐的成材,其实跟他俩没什么关系。但是他们会经常拿秀姐来当例子,教育陈景浩跟陈绮云,这就有很大问题。
没有谁会喜欢被别人拿来比较,还是被贬低被训斥的那个。
即便对比的是自家姐姐也不行。
如果不是陈景乐介入,陈绮云大概率也会步陈景浩的后尘,厌学,然后成绩越来越差,早早步入社会。
可惜了陈景浩,虽然现在工作也还好,但确实挺累。
哪怕是把现在的陈绮云换成陈景浩,让陈景乐来教,或许会是另一个结果。
小孩子贪玩很正常,喜欢玩游戏也正常。
立志成为电竞职业选手?
行啊!
那就往游戏方面发展,不过得上点压力。
每天打15小时游戏,必须打到一定胜率或者段位才可以吃饭,期间不准偷偷翻书学习!
不是喜欢玩吗?
给我玩!玩个够!
学习?学个屁!打游戏才是你应该做的!
陈景乐甚至能出面说服二叔二婶,再去学校给陈景浩请个假,好让他在家专心打游戏。
就怕他不愿意打。
别回到家一摸电脑机箱,凉的,再看抽屉跟书包,课本有翻阅的痕迹。
完蛋,孩子又染上读品了。
更别说三更半夜躲被窝里打手电筒偷偷看书,生怕被他发现,最后把眼睛看成近视眼。
这样下去,还怎么成为电竞高手?
还要不要上赛场扬名立万?
当然,陈景乐不是不讲道理的人,要是游戏训练效果不错,能打到国服前十这种,就奖励他看会儿书,或者放纵一下,去图书馆通宵一下也是可以的。
到最后,保证一说打游戏陈景浩就愁眉苦脸,一说看书学习就眉开眼笑。
得,废了,这孩子废了!
说好的电竞梦呢?
不过孩子要是真喜欢学习,就让他学吧,不是所以孩子都适合打游戏的,学习也是一条出路。
那些高喊着要成为电竞职业选手的中二少年们,去职业电竞俱乐部体验过青训营的训练之后,一个个都偃旗息鼓,不敢再提什么梦想,老老实实回去上课。
三天干碎电竞职业梦,长官我是读书人。
所以,哪有什么学习学不会,无非就是方法没用对。
然而这年头真正懂教育的家庭,又有几个呢?
陈景乐在辅导陈绮云复习功课的时候,更多是在观察。
以陈绮云为例,假设自己以后有孩子,应该用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往正确的方向培养?
想着想着,就有点走神。
李北星正准备收拾东西回家,想跟他打招呼,结果看他在发呆,就问:“在想什么?”
陈景乐回过神来,笑说:“在想以后怎么样正确教育孩子。”
李北星:“嗯?!”
这、这是不是想得有点远了?
脸腾一下变得绯红。
陈景乐眯眼一笑,悄悄拉她小手。
李老师扭头不敢看他,耳朵都红得快要渗血了。
不过手指倒是拉得紧紧,一点没有松开的意思。
诶嘿~!
……
至于鸿启那边,陈景乐准备抽空过去一趟。
他最近看了不少农学专业的书籍,小有收获,可以针对目前情况,对接下来的发展规划做一个小调整。
再就是打算去正在建设的厂子项目工地看一眼。
工厂都是根据《农产品质量法》跟《食品安全法》,以及环保方面的标准版化流程建设的。
像环保,现在抓得老严了,污水处理、废弃物处理、噪音控制都是关键点,不能说是乡村地区的初级加工厂,就可以随意一点。
虽然鸿启在江北是纳税大户,没有谁会故意跟它过不去,但陈景乐从来不会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
他是没当过项目经理,不过不会没关系,学中干、干中学就是。
没有人是生来就会,都是要学,只是学习速度不一样。
他的学习速度比别人强多了。
像厂房的搭建、机器设备的购买和安装等各种方面,陈景乐都打算接触学习一下,了解了解也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