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百度文学 > 三十岁才来成长系统 > 第250章 年终奖和考试(43K)

第250章 年终奖和考试(43K)

第250章 年终奖和考试(4.3K)

陈景乐给自己定的标准是每个月至少去鸿启那边两三次。

毕竟每年200万不能白拿。

而经过之前的农村实地考察报告,公司上下对这位空降的战略发展顾问,已经没有任何意见,毕竟人家是真的干实事,拿出来的规划也确实卓见成效。

鸿启公司去年的年终报告已经出来了,陈景乐刚看完。

全年营收为12.63亿元,同比增加15.72%,净利润为5052万,同比增长12.4%,公司现金流净额为2.32亿,同比增长22.61%。

净利润相比前两年,增速其实是有所降低的,不过跟同行相比,整体发展状况良好。

李启光办公室。

陈景乐在跟老李同志对坐喝茶。

李启光忽然问:“北星是不是见过你爸妈了?”

陈景乐动作一顿,说:“只见过我妈,我爸在外地工作还没回来。”

“哦。”

李启光盯着他:“那你打算什么时候来我们家这边?”

正常来说就是男女双方先后到对方家里做客拜访,确定要在一起走下去后,双方父母就会坐到一起,敲定结婚日期等大事。

现在自家女儿已经去过男方家里,见过对方家长,那么接下来自然轮到陈景乐来他家这边。

陈景乐闻言只是微微一笑:“我是随时都可以,主要看北星的意思,她性格比较羞涩,好像还没跟叔叔阿姨透露过我的存在?”

李启光蹙眉:“你就不能主动开口?”

陈景乐两手一摊:“我还是倾向于尊重李老师自己的想法。”

李启光略有不满,但没有再说什么,不然显得自己好像很热切期盼对方成为女婿似的。

虽然确实如此。

毕竟他就一个女儿,女儿选中的人如果没有问题,那么他跟妻子都不会反对。

并不是说非得跟什么大公司大家族联姻,江北这边没有这种习惯。

大家都是泥腿子出身,装什么装!

如果找大集团富二代联姻,以后家产大概率会是别人的,像陈景乐这样的反而不会,这家伙更喜欢当智囊。

李启光放下茶杯起身:“走,开会!”

陈景乐连忙跟上。

……

今天是鸿启的年终总结大会。

只是与会的人员并不多,依旧是以公司中高层干部为主。

李启光不喜欢显摆,没有搞什么年会表演,更没有搞什么当众发百万奖金这种操作,所有人员的年终奖都是和工资一样,直接打入工资卡。

不过该走的流程还是要走的。

这次的会议主要有三项议程:一是部分优秀员工代表上台发言;二是各部门负责人汇报上半年生产经营情况;三是大老板李启光作总结讲话。

陈景乐也被要求上去发言了,属于第二项议程的一部分,不过他的讲话内容很简短,就是告诉下面的人,接下来新的一年,发展规划大方向不变,只进行小方向上的调整。

大方向依旧是之前提出的构建全产业链目标。

由田间到餐桌,涵盖种植与采购、贸易物流、食品加工、食品销售等多个环节,构成完整的产业链系统。

通过对产品质量进行全程控制,实现食品安全可追溯,做到安全、放心、健康等高标准,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造鸿启农业这个品牌。

小方向则是针对上一年的公司经营情况,适当缩减一些不必要的业务,盈利好的部门则加大投入。

他的讲话向来简洁效率,通俗易懂,契合鸿启公司的风格。

整个公司中高层其实高学历水平的人并不多,特别是早些年跟着李启光一起打拼的那些人,虽然一直有在学习,但跟真正的高科技公司相比,差远了。

因此是越简单越好。

老李同志说话也不拖泥带水,表示2025年将会是鸿启公司资源重组整合,公司改革创新、规范管理、强化责任、建章立制的关键之年,未来要进一步统筹旗下资源,在转型升级的基础上,逐步扩大生产,稳固农村基本盘,务必使得公司各项工作实现新发展。

再就是今年公司又赚钱了,年底给大家发奖金,从高层到基层一线员工,人人有份,一起过个好年!

听到这话,在场每个人脸上都露出笑意。

这么大方的老板,没人会不喜欢。

陈景乐没想到,自己居然也有年终奖。

虽然相比他的月薪不算多,问题他加入鸿启才多久?

老李同志确实大格局。

若是让那些被大城市各种奇葩公司压榨得快要麻木崩溃的小牛马们看到,怕是当场泪流满面。

家人们谁懂啊,可算遇到正规公司了!

……

在陈景乐跟李启光眼里,新的全产业链规划中,最重要的莫过于种苗研发中心。

种苗研发中心不同于一般的加工厂或者生产基地,科研能力摆在第一位。

比如实验室、种质资源库、试验田等核心区域建设,同时需要考虑包括生物安全、环境控制、科研设备、人才团队、以及后续的成果转化等在内的各种因素。

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投入才能看到产出的项目,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决心。

像鸿启这边设计的种苗研发中心,预计初期投入就需要超过一千万,后续还要每年追加。

当然,这一千万是包括基建跟设备的费用,而不是单纯的科研费用。

需要建设分子生物学研究实验室、作物细胞育种实验室、蔬菜植保实验室、细胞工程培养驯化实验室,此外还有辅助的标本室、冷藏室等。

再就是各种先进仪器,小到光学显微镜、PCR仪、电泳仪、基因测序仪等,大到通风系统水电系统灌溉系统等。

对鸿启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投入。

拿行业巨头鲁东寿咣蔬菜种业集团来举例,他们蔬菜研发中心研发番茄种子的过程,及格率通常只有2%不到。

做科研是枯燥很考验耐心的一件事,往往一批种子种下去,最后长出来发现是失败品,只能重新来过。

如此循环往复。

最后花了整整五年,研发团队才在原来欧美的封锁下,搞出属于我们国家自己的番茄种子。

像寻常的蔬菜类,以五年计都是效率的,一些瓜果甚至要10年。

需要通过大量的杂交实验,多点、多茬口尝试,最终才研发出一批新的有效果的优质种苗。

一般的小公司,哪舍得下这个血本?

五年后公司还在不在都是个问题。

然而种苗研发就是这样,需要实打实地砸钱砸人,才能看到成果。

甚至不一定看得到成果!

好在老李同志舍得砸钱,场地跟人才方面都不用担心。

目前已经通过江北官方渠道,跟南亚所那边联系上了。双方初步达成协议,只要资金到位,研发团队随时可以进场。

等研发中心正式建成,后续每年的科研费用压力就会小很多。

到时形成“科研+产业”的双驱动,再完善一下“从农田到餐桌”的全产业链,鸿启将会迎来新一轮的跑步前进。不说走向世界这么夸张,至少能走出南东省,在全国范围内蔬果行业占据一定地位!

而陈景乐在跟李启光商量过后,为研发中心选定的第一种研发作物,就是岭南地区最受欢迎的菜心。

之所以选这个,是看中菜心在岭南地区的销量高,可以说几乎全国一半的菜心都是岭南人吃掉的,岭南人的餐桌不能没有菜心,就像西方不能没有耶路撒冷。

推荐阅读: 系统提前三年,可全民神祇还没来 背靠九级文明,让我信电子神明? 不明不清 诡异入侵,我反杀不过分吧? 悟性逆天:从斗罗开始的次元之旅 黑科技:横跨两界的超级帝国 新概念诡道升仙 精灵:钓鱼佬的雨天队 二手穿越:大耳贼刘备 苟在初圣魔门当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