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百度文学 > 大唐:开局骂哭李世民 > 第173章来自皇帝的考教

第173章来自皇帝的考教

李世民觉得这老头儿就是想不开了,但是总能够回心转意,也就没有强行阻拦他。</p>

不然,只怕会适得其反。</p>

满朝文武也无人理会辞官的褚遂良。</p>

为今之计。</p>

是皇帝刚才的想法,必须给他掰过来!</p>

长孙无忌作为皇帝的大舅哥,太子的亲舅舅,第一个出列,正色道:“陛下,太子还年幼,治国之道非一朝一夕,还需要陛下亲自教导,臣等只能辅佐。希望陛下三思,莫要一意孤行!”</p>

房玄龄也苦口婆心的道:“陛下,臣等明白,您终日为国事操劳,心神疲惫,想要休息一番,臣等绝没有异议。臣等也希望陛下能够保重身体,我大唐才能够长治久安。”</p>

“只不过,作为老臣,臣斗胆说一句……陛下,你看起来好像年轻了五六岁,怎么会精神不济?臣实在是无法相信你这番说辞,我相信诸位同僚也难以相信。”</p>

旁边的纷纷附和。</p>

“是啊!”</p>

“陛下看起来很精神啊!”</p>

“陛下想休息可以,但是不能这样啊!”</p>

“大唐还离不开陛下啊!”</p>

众人之中,大多数人谁也不希望皇帝撂挑子。</p>

不管什么原因也不行。</p>

自古以来,太子接任处理国事的大权,除非是皇帝御驾亲征。</p>

否则,其他情况均不可行。</p>

忘了赵武灵王了?</p>

赵武灵王提倡胡服骑射,并在赵国北部与游牧民族交界地区训练骑兵,改变了战国时代的作战方式。</p>

在此期间,巡行北疆,收服林胡、楼烦二族,开辟云中、雁门、代郡三郡,筑“赵长城”于阴山下,拓地千里,使赵国国势为之一振,成为与齐、秦并列的强国。</p>

赵武灵王二十七年,后将王位让给次子赵何,由其主持国政,自己则专注于军事,称“主父”。</p>

但他传位的行为,却引发长子赵章一党与赵何一派的矛盾。赵惠文王四年,沙丘之乱爆发,赵雍于动乱中被围困长达三个多月,最终饿死行宫。</p>

谁也不希望李世民成为第二个赵武灵王。</p>

贞观一朝经历过李承乾谋反,李泰这个被受宠溺的皇子被宿主,但是他影响力还在。</p>

皇帝若是胡闹。</p>

李泰趁机作乱。</p>

朝廷就炸锅了!</p>

时至今日。</p>

朝堂之上的大部分人都不希望再发生什么大的动荡。</p>

谁能保证最后脑袋落地的人,没有自己呢?</p>

还是维持现状最佳!</p>

长孙无忌身为太子李治的亲舅舅,更不会容许其他任何事发生。</p>

众人看似在限制太子李治的权力,其实是在为他好。</p>

“行了,朕方才考虑欠妥,此事不会再提了。”</p>

李世民看了看获取的明君点,明白什么叫过犹不及。</p>

当即。</p>

他向群臣“妥协”了。</p>

太子李治也暗暗擦了擦冷汗。</p>

他的皇帝老子真要将国事全部交给他处理,自身退居幕后。</p>

这对于他而言,压力反而是最大的。</p>

一旦国事处置不当,皇帝老子会怎么想?</p>

这个太子能力不行,换了吧!</p>

这种想法,绝非不可能!</p>

李治回想这几年的日子,心中明白皇帝老子对于李泰这个兄长的宠溺,令其余皇子多么的垂涎。</p>

若不然,能把他的大哥李承乾逼的谋反吗?</p>

谁知。</p>

李世民突然又道:“鸿胪寺卿下了大狱,事关东瀛使团一事,就由太子亲自处理吧。”</p>

“臣遵旨!”</p>

李治没有任何犹豫,接受了这个任务。</p>

他心中明白,这是皇帝老子对他的第一次考教。</p>

推荐阅读: 谍海潮生 北雄 从钢七连到合成师 众仙俯首 卷王魔女从不认输 全家瞒着我修仙 任职锦衣卫,从掠夺刀法天赋开始 只想躺尸的我被迫修仙 铸命成剑,斩魂登仙 无限就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