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信送礼物,粉丝们的基操。
周易自出道以来都不知道收了多少,对于这种场面早已经是司空见惯——
虽然不是见面会、签售会,但周易还是从辛助理的手里接过了签名笔,沿着安保的警戒线给道路两旁的歌迷们签下了自己那笔走龙蛇的签名。
也就是不草粉,不然送人的都能从香港排到帝都。
“好好读书啊,年纪轻轻不要追星,追什么星。”
地位上来了后也不再需要这种无谓排面的周易一边签,一边在遇到明显是中学生的粉丝时还不忘劝学两句:“买张cd或者下载一个qq音乐听听歌就可以了,我不值得你们这么浪费时间……”
偶像越是这样说,粉丝们就越忠诚。
别人拿粉丝当商品榨干,周易还劝粉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这一来一回差距不就显出来。
他真的,我哭死。
在签了一大堆后,临进凤凰卫视大楼前周易还不忘转身抬起双手朝外头的粉丝拜拜,表示自己没签到的歉意与感谢。
“易哥,这边。”
节目组的工作人员遵循了现在香港业界对周易的尊称,一路引导着抵达了录制厅。
柯岚的《柯岚访谈》其实就是《无限音乐》栏目的一个变种特别篇,主要是以单集采访嘉宾,经过剪辑后与《无限音乐》本体组合一下,进行播出。
且,这个栏目其实是没有现场观众的。
就只有主持人柯岚、节目组的员工以及嘉宾,没了。
比如1999年柯岚专访张国戎时,两人就坐在了一张类似于床的黑白斑点短沙发上聊完了一整期。
以周易的眼光来看,这节目的镜头配置其实很简陋,且场地看起来也很小家子气。
但架不住在香港确实火。
甚至在内地的广东地区,如果有人会鼓捣卫星锅的话,也是能接收到这个台的信号的,帮助柯岚积攒了不少来自于内地的人气。
“岚姐,易哥到了。”
还在与节目员工调试着镜头,积极准备着自己在香港凤凰台最后一期节目的柯岚听到了脚步声,扭头的刹那就见到了周易,旋即主动朝他伸出了手:“你好,周易,我是柯岚。”
“你好,柯小姐。”
握手打完招呼的周易环视了周遭一眼,目光却始终被摆在正中央的品红沙发所吸引——
注意到了他的视线后,今天戴了个贝雷帽做卷发造型的柯岚乐了:“专门为你准备的,还满意吗?”
“有点浮夸,不过感觉还行。”
接过手卡打算熟悉一眼流程的周易却意外发现手卡上就写着八个大字——
主题已定,自由发挥。
“我们这个节目呢,聊天是很放松的。说错话也没关系,后期会帮你剪掉的。”
布景里就一张沙发以及几个靠枕、周遭有不少的镜头对着拍、出镜的人只有一男一女且都坐在沙发上,还靠的很近……
还是第一次在这种环境下录访谈节目的周易心底多少有些奇奇怪怪的既视感。
好在这种奇怪的感觉在正式开机录制后就立刻消失了——
“好的欢迎大家在……”
说归说,柯岚作为一个主持人的基本能力还是有的。虽然确实够不上凤凰台当家花旦的水准,但担任一个访谈节目主持人还是绰绰有余。外加打扮时髦,因此还是聚拢了一批粉。
“那现在在我身边的呢,就是最近在金像奖上被燕兹强吻、又自己开始尝试转型当老板的斯派克——周易周生了~”
“还挺奇怪的,刚刚私底下明明你说话还没有港普口音,怎么节目一开拍你就自动带上了港普?”周易这下是真有些好奇,不全是为了活跃节目气氛。
“入乡随俗嘛。”
柯岚摆摆手,瞬间以口音为主题,切入到了周易过去上学时遇到的老师口音等趣事。
“那,我们都知道周易你最近正在做的QQ音乐风头正劲,但报纸上都在算你接下来会一直亏本。你说它可能会倒闭但永远不会变质,你是也不太看好前景吗?”
“bt下载这种事我无法阻止,所以我能够做的就只是尽人事听天命。”
叹了口气的周易摇摇头,依靠着沙发靠枕翘起二郎腿,一副放松的姿态:“但我相信以国内的发展水平而言,互联网平台做互联网音乐,绝对是代替实体唱片的一条新出路,我坚信不疑。”
“所以,这其实是你的一次尝试?”
“对。”
“《明报》分析你所做的QQ音乐平台预计每年将会有3-5千万港币左右的亏损,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亏损简直是无底洞,你觉得自己能够坚持多久呢?”
“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我必须去做,我觉得这是我的责任。”
食指不时点着靠枕一角的周易不置可否地抿了抿嘴:“至于说亏损什么的,我其实真的不怎么在乎。”
“啊?你不在乎亏损?”柯岚讶然。
“当然,因为我有超能力。”
???
“超能力?”
你怎么还真整上玄学了?
“是的,钞能力。”
眉宇间充斥着淡然的周易宛如喝粥吃饭般随意:“简单来说就是——我有钱。”
柯岚:“……”
操!
谐音?!
“我靠音乐成名、靠音乐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靠音乐走到了现在。
“所以,就像是我做彩铃时的想法一样,我想让乐坛再活起来,让更多的歌手、更多的从业者能赚到钱,从而产出更好的音乐。”
右手比划着自己的一步步,宛若切墩般将自己的经历分为三段的周易在言及这件事时整个人看起来容光焕发,浑身上下皆洋溢着一切尽在掌握中的自信:“人的音乐审美都是一步步提升的,我一直坚信这一点。
“人们都说现在是华语乐坛的黑暗时代,那我就想办法走过去、撑过去。
“我可以为了这个目标坚持一年、两年、三年甚至于是十年、二十年,哪怕二十年之后我的公司坚持不下去了,那我也相信还会有后来者愿意沿着我这个方向重塑华语乐坛的市场。
“就像是那句老话说的一样:功成不必在我。”
过去的华语乐坛是一代代音乐人前赴后继就为了一个光明的未来,明知眼前的付出不可能取得现实的回报却义无反顾——
那么未来也一样。
如果现在真的需要从一个人开始付出、开始迈向未来,那我周易就愿意来当这个吹号者!
现场的员工听的那叫一个肃然起敬——
伟大,无需多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