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相互干扰
宛都,东郊。
淯水两岸,麦田、稻田纵横交错,一眼望不见尽头。
吕布出巡,水稻是开春时所播种的,而麦又分为两种。
靠近宛都的是去年秋季种植的冬小麦,也被称之为宿麦。
宿麦成熟最快,随后是今年开春种植的春麦,然后是水稻。
这三种主粮之间,还有粟黍、各种豆类成熟;至于蔬菜之类,开春以来就不曾缺乏。
宿麦已经吐穗,农人与军屯吏士巡查各处,有拔草的,有抓鸟鼠的,也有扎立草人驱赶鸟雀的。
吕布来到田垄边沿,伸手抚摸已有些发黄、变硬的麦芒,脸上笑容从内心深处迸发。
收割宿麦之后,就是源源不绝的各种粮食,他终于摆脱了四处就食、求粮度日的窘境。
张辽、魏越随行,吕布折断一节麦穗双手合拢用手掌搓动,搓掉麦壳、麦芒,看着绿白两色的软软麦粒,吕布送到嘴里咀嚼。
口感清甜鲜润,笑说:“想当年我等持董卓首级奔入南阳,袁术虽礼遇却不曾顾及我等饮食,再到后来河北、兖州之战,为了这一口吃的,打生打死,实在可叹。”
魏越也折麦穗效仿,咀嚼青麦,很想说什么,又觉得此刻已经不需要再说什么了。
张辽望着缓缓涌动的麦田,心中感慨也是不小。
如吕布所言,前前后后打那么多仗,目的还不是为了一口吃的?
终于吃到了自己地盘上的粮食,看今年气候变化,哪怕盛夏爆发涝灾,也能收获足够今年使用的粮食。
当南阳地区粮食能勉强自足的时候,刘表这里供粮的压力也会小很多,也不会太过于抗拒。
用粮食买平安,对荆州人来说并不亏。
人的心态是很奇怪的,相同的外输粮食数量。
吕布这里缺粮,荆州人是一种不忿不甘;可当吕布不缺粮食后,荆州人的情绪反而会稳定很多。
吕布继续折麦穗,准备拿回去给家里人尝一尝新鲜的青麦。
这种青麦蒸熟后混合酒曲,稍稍发酵,也是一种不错的饮品、零食。
魏越、张辽、杨俊等人也在田垄边折取颗粒饱满、卖相极好的麦穗。
欢声畅聊之际,一名从事驱马轻驰而来:“报,大将军,关中急报!”
从事矫健一跃下马,快步到田埂外路边将一卷帛书递上。
吕布将麦穗转给魏越,魏越也拔麦秆将麦穗扎捆,提在手里跟随吕布来到路边。
就见吕布脸上笑容敛去,魏越询问:“兄长,关中如何了?”
“扬祖猜猜看。”
吕布将帛书攥在手里,也看向杨俊、张辽:“季才、文远也都姑且一猜。”
几个人相互看一眼,也都清楚吕布的脾气,这肯定不是什么好事。
张辽、杨俊不肯先开口,魏越就试探着说:“可是大司马摧破李傕?”
“不止是李傕,郭汜等人也被他一并讨灭。”
吕布将帛书递出,喜悦情绪消散一空:“没有朝廷诏令,他举护国讨袁义旗,编关中降兵为护国讨袁军。”
没有经过雒都的门下省商议,赵基就搞护国新军,这跟地方军阀有什么区别?
难道他大将军吕布的鹰扬新军、五部营就不能用,非要组建一支护国讨袁军?
更让吕布气恼的是,选的军队番号都这么的恰到好处,丝毫没给他留什么余地。
至于李傕、郭汜被赵基快速讨灭……吕布毫不意外,别说赵基,他也有把握讨灭李傕、郭汜。
就是打起来很不划算,问题也在于这里,凉州、并州旧军之间血仇太深。
他或张辽率兵去讨,李傕郭汜以下诸将害怕被连根拔起,生死危机之下必然组建联军,奋力抵抗,很难平定,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代价。
赵基是并州新军,与关中各军没有历史宿仇,不会引发大面积的惊慌应激情绪,自然能快速讨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