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老郑没有骗他,明天就将材料报送京里,估摸跟钱庄那边就是一前一后。
一边是忠字在心头,一边是捞钱小能手,且有主动缴纳议罪银的先进事迹在前,赵安不敢想象和中堂会如何看他,老太爷又如何个心慰法。
回到司中刘小楼来报到了,是县学宋教谕请季师爷给帮忙调动的。
刘小楼之前在税课司是临时工,赵安特意把人调过来肯定要给人家一个书办待遇,便吩咐副校长马学正给刘小楼办理府学正式工手续,工资拿双份。
税课司一份,府学一份,喜的刘小楼眉开眼笑,跟着赵哥干就是有奔头。
其实刘小楼是知道赵安真实身份的,但他不知道府学上下称呼的“赵大人”档案上的名字却不叫赵安,而叫赵有禄。
表哥王万全被赵安安排当了校办主任,刘小楼却没有被赵安安排在哪个科室,而是直接让他做了自己长随,有什么事让对方跑一跑、办一办,能省他好多事。
刘小楼上班第一件事就是被赵安派去下关码头打听孙老四回没回来。
“如果人回来了,你就跟他说我到老地方找他有事商量。”
之前赵安在税课司搞认证时雇了一批青帮的人,刘小楼同这些人打交道时知道赵安也给青帮爷叔递了帖子,却没多想,因为这种事很平常,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接下来几天赵安没什么事,就是抽空随马学正去同宅行的人吃了个便饭。
酒桌上正式敲定借读生宿舍项目由宅行完全垫资,事后利润则四六分账。
有个麻烦事,就是不是所有租客都愿意为本地教育事业搬家,也有房东趁机涨房租,所以势必要地方协调一下。
赵安为此特意去县衙拜访老丁,老丁也没二话吩咐班房抽了几十个衙役去配合宅行搞清退工作。
就这,还是有些刁钻刺头的。
租房这边不是真舍不得搬,而是希望多得一些补偿。
奈何赵安一视同仁,不愿意给这些刺头多补偿,因为这对同意搬离的租户不公平。
房东这边则是听说府学要搞借读政策,认为学生一旦多了周边的民宅和店铺肯定要涨价,没理由府学吃肉他们连汤也喝不上的。
因而串连不少要集体涨价。
不多,翻一倍。
倒也是市场经济行为。
只是房东们集体涨价的想法不符合赵安利益,宅行那边也不太愿意当这个冤大头,加上房东们哪个没有在衙门上班的亲朋好友,白的黑的都有,宅行这边就有点进展不下去。
事情很快汇报到赵安这里,下个月就要大规模招生了,宿舍项目要是不赶紧落实到时学生们住哪?
没地方住怎么收钱?
“科举教化是朝廷百年大计,学子更是我们扬州未来,事涉举业大事,岂容这些鼠目寸光之辈耽误!”
在与宅行、甘泉县相关人员的协调会上,赵安先是定了调,然后将一份名单丢在相关人员面前,语气很是强硬道:“从今天起凡是名单上的人一律停止手头事项,俸禄月例也全部停发,让他们去劝家里人同意租房,什么时候做通什么时候再回衙门当差,要一直做不通这差事就别做了。”
最后,强调一声:“不管是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