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百度文学 > 清妖 > 第106章 生入太和,死入太庙

第106章 生入太和,死入太庙

第106章 生入太和,死入太庙

有知府大人表态,有众多官员支持,府学搞借读的事自然没有问题,何况府学怎么办学也不关他们地方官的事。

只要不违反朝廷规定的学籍问题,不触及地方官教化利益,谁会多事呢。

何况借读、强化虽是赵安用来敛财的手段,却能从根本上提高扬州府的整体教育水平。

假设以往一年出一百个秀才,今年一下出五百个,你说这成绩会不会让地方官为之集体兴奋,振臂高呼赵校长千岁?

真就是校长站着把钱挣了,地方官也站着把官升了,学生累着把功名考了。

不是双赢,是参与各方全赢。

别提这么一搞,当官的、地方有钱人和士绅都“欠”了赵校长一笔恩情。

没有赵校长大胆的教育革新尝试,他们家那帮玩物丧志的孩子能有机会进市重点,能有机会成材?

做梦想屁吃呢。

考中秀才的学生再有考上乡试、会试的,回忆青少年时期如何迈过秀才这一科举门槛时,肯定要想到在扬州府学的强化岁月。

虽然苦,但真出成绩啊。

搞不好赵安将来还真能成为大江南北人人歌颂的老宗师。

虽然,他不稀罕。

他连文华殿都不屑的进,因为他的理想是生入太和,死入太庙。

爱新觉罗要是不挪窝的干活,只能死啦死啦。

结束愉快的午餐后,赵安回到府学就把马学正、童训导等业务骨干召集到一块,就强化班、普通班做了一个系统性解释,并做了细致划分。

也没啥区别,就是一个收的钱少,一个收的钱多。

初定强化班三个,普通班七个,每班招收学生40人。

这是第一期,第二期明年开春再招。

毕竟,新政策落地都要有个适应时间,总结出经验后才能大力推广。

一开始就一窝蜂的收,很容易忙中出错。

赵安给了个大致参考价,具体由马、童二位拟定。

先前老马已经安排人去江南聘请名师了,等名师们就位强化班就能搞起来。

扬州府学保管有近百年来的童试卷宗,嫌少还能请省学政衙门协调一下江南各府的试卷,总之,有的是试卷供赵安搞题海战术。

前明的试卷没法搞,都被乾隆的禁书政策给焚了。

《四库全书》修撰以来是录多少书便毁多少书,也就是收入库中一本,便要禁毁一本。

录入库中之书也要如修《明史》一样,册册经十人核验,卷卷要百人过目,绝不使任何有损大清的文字于书中出现。

一些重要经典也要加以修饰篡改,方能入库。

前后毁书目录1500余种,毁禁书籍120万卷之多。

书都没了,更别提什么考卷。

就是有遗漏的也是深藏在某个地方,哪里搞得来。

也没必要搞,现有试卷足够。

只是一个新的问题随之出现了,收上来的钱是入府学公账呢,还是另外做笔账。

提出这个问题的是教导处主任童训导。

很专业的问题。

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不约而同的选择另外搞个小金库。

府学的账一分为二,公账仍由“会计室”掌握,但创新得来的款项一律由校长大人本人支配。

小金库就设在校办,由校长大人刚刚委任的校办主任王校吏负责,收上来的银子则找一家大钱庄存着,这样也好随支随用。

为让属下学官和教职员工们安心,也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赵安定了一个蛋糕分配比例。

如小金库有100两的话,那首先提取20两作为活动资金使用,这笔资金是固定不变的。

剩下80两提出20两用于给全体教职工发工资(涨的那部分),尔后再提20两用于全体教职工的福利。

哪些福利呢?

没具体,反正只要是过节就发东西,不过节校长大人心情好也发。

小至米面油炭,大至猪肉粉条、绸布头花卫生纸,反正只要是教职工们家里用得着的,校长大人都发!

毫不吝啬。

生孩子、娶媳妇也可以发。

也就搞不出计生用品,不然赵校长铁定亲自给员工媳妇们发个套。

想法是福利至少是工资的三倍,唯有如此才能体现他这个校长对员工们的好,也能让员工们对他这个校长发自肺腑、死心踏地的爱戴。

推荐阅读: 最强狂暴升级 家有表姐太傲娇 邪皇诱宠:毒医世子妃 独步惊华:绝世倾城妃 重生之权妃倾天下 邪王又被踹下榻 异界之红警冲锋 代孕迷情:总裁诱爱小娇妻 帝国的晨辉 掠夺在诸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