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百度文学 > 干宋 > 第三百七十四章 李存培养出来的接班人(求月票)

第三百七十四章 李存培养出来的接班人(求月票)

…</p>

第一军区,第一军,先锋营。</p>

见岳飞来了,立即就有人去禀报其军统领,也就是岳飞的长子岳云。</p>

岳云能当上统领,可跟岳飞没有半毛钱关系。</p>

不。</p>

不能说没有关系。</p>

要是岳云的父亲不是岳飞,以岳云的战功,可能已经升到统制之职了。</p>

岳飞不到二十岁就追随李存南征北战,根本没有时间教导岳云。</p>

而岳飞原来的老婆刘氏,因为岳飞常年不回家,而出轨他人,后来干脆跟他人跑了,留下了年幼的岳云。</p>

父母都不在身边,又出生在乱世的岳云,从小就看到乱世的惨象,所以在其祖母的教育下,岳云在很小的时候就立下保家卫国的大志。</p>

岳云自幼习武,十二岁时从军,被父亲岳飞编入部将张宪的队伍中,当了一名小卒。</p>

在张宪的悉心教导之下,岳云勤学苦练,可谓文武双全,大有其父之风。</p>

有一次,小岳云与将士们一起骑马进行爬山练习,不小心马失前蹄摔倒在地。</p>

岳飞见了大怒,指责岳云:“此皆是平日练习不认真所导致,若在战场上,岂不误了国家大事?”,当即下令将岳云推出去斩首。</p>

众将士急忙求情,岳飞念岳云年幼,最后才下令将岳云打了一百军棍,那事才罢休。</p>

自那以后,岳云更加刻苦练习,练就了一副钢筋铁骨。</p>

别看岳云现在才十七岁,但他已经是一名身经百战的“老将”了。</p>

五年前,张宪被李存调到川陕地区剿匪和用宋军降卒组建新的军区时,岳云也跟着前往了。</p>

在攻取夔州的战斗中,岳云手持铁锥枪,冲锋在前,勇不可挡,第一个登上久攻不克的夔州城。</p>

后岳云又随军西征,收复了云阳、万州等地,每战都立有战功。</p>

从那以后军中皆称岳云为“赢官人”。</p>

——官人为这个时代对男子的尊称,“赢”是指常胜不败的意思。</p>

后来,因为张宪所组建的第十军区没有战事,岳飞就将岳云调回第一军区。</p>

这些年与金国及草原上的诸部发生摩擦或者征战时,岳云屡次出战,经常立下大功,但是却多被岳飞隐瞒不报,岳云毫无怨言。</p>

后来,还是张俊知道岳云的功绩,坚持给岳云报功。</p>

李存得知此事了之后,也多次欲赐岳云官位,但岳飞却上书曰其子尚存乳臭,恐不得军功,十分坚决地推辞李存给岳云的封赏。</p>

李存也不想揠苗助长,毁了岳云这个将种,才准了岳飞的推辞。</p>

如今,岳云已经成了第一军区第一军统制王贵手下的头号猛将,甚至是第一军区数一数二的猛将,绝对是年轻一辈当中的翘楚。</p>

可就是这样的岳云,在见到岳飞以后,连大气都不敢喘一下,老老实实、规规矩矩的行礼道:“岳云见过都统。”</p>

“嗯。”</p>

岳飞沉声应了一声,然后就赶紧介绍李标道:“这位是李大郎,我故人之子,现调到你营担任监军,你与他多亲近,不许胡闹。”</p>

虽然岳飞已经极力控制他自己了,但岳飞的话语中还是免不了带有恭敬之色和提醒岳云之意。</p>

岳飞对李标的恭敬,不是谄媚,而是臣子对于未来君主的那种恭敬。</p>

这里面丝毫孩视之意都没有。</p>

岳飞这个愣头青对李标如此恭敬,可见他对李标这个储君肯定是极满意的。</p>

事实也的确如此。</p>

李标为人友爱,很有长兄为父那个劲。</p>

李存儿子众多,自己又没有时间管理,所以,自从李标长大,李存的那些儿女,都是李标在管理。</p>

而李存的儿子当中,也有不少不是省油的灯,比如那个不怕死的李杵,原来就是一个混世魔王。</p>

有一回,李杵和另外三个皇子,因为好奇,偷偷跑去逛青楼,结果喝多了,而跟几个进京赶考的举子因为争风吃醋而打了起来,李杵他们四个仗着自幼练武,将对方十几个人全都放倒,造成的影响很不好。</p>

李存大怒,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说,皇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要将李杵他们四个丢到大理寺依法处理。</p>

李标得知后,以自己监管不到位为由,愿代四个弟弟受罚。</p>

这感动了很多大臣。</p>

于是,那些大臣联名求情,说李杵他们四位皇子平素并无大恶,那几个举子进京赶考,却流连青楼,还借酒滋事,不配“读书人”之名,李杵他们四位皇子对其小惩大诫,并不伤大雅。</p>

李存这才网开一面,只将李杵他们四个全都丢到军中管教。</p>

类似的事,比比发生。</p>

因此,李标在李存的儿女当中很有威望,大家都服李标这个大哥。</p>

至于那些大臣被李标感动什么的,其实都是扯蛋。</p>

主要是,被当世大儒教导大的李标,忠孝守礼,重视文治,不像李存这样,把文人当成工具人,用的时候就找出来,不用的时候就晾在一边,因此,文人大多推崇李标,也愿意为李标背书,说李标其仁慈天性然也,将来必为明君。</p>

关键,两年前,李存突然要去南巡,让年仅十三岁的李标监国。</p>

在群臣苦劝无果了之后,李存留下一道圣旨放在“正大光明”的牌匾后面,然后就率领东海水军和虎贲军南巡去了。</p>

李存走后,李标展现出来了极专业的处理国事的素养。</p>

那时,很多后知后觉的人才知道,李标从十岁时起,就被李存带在身边,看着李存处理政务,甚至是看着李存处理国家大事,十一岁的时候,李存就开始教李标批阅奏章,让李标参与到处理国家大事当中,十二岁的时候,李标就已经开始帮李存批阅奏章,甚至帮李存处理简单的国家大事。</p>

当然,那时的李标,还是太稚嫩了,让他一个人处理国事,还是太过儿戏了,所以,李存将李纲、刘彦宗、时立爱、赵鼎、陈康伯调回来,同吕将、张世、钱载、唐恪、张邦昌、李光、宋江一块,组成了十二大辅政大臣,帮李标一块处理政务和国家大事。</p>

也该李标少年成名。</p>

当时,金人也不知道是怎么知道李存人不在京师的消息的。</p>

恰巧,那时完颜宗翰想要帮完颜亶造势,于是同完颜亶一块带五万精骑到松亭关外“借粮”。</p>

前线在第一时间将这个消息传回大乾朝廷。</p>

大乾王朝的文武百官得知金人在这个要命的时候前来借粮,顿时就吵翻了天。</p>

有人主战,认为应该向以往一样让岳飞、韩世忠、苏东率军出关迎战,免得被金人看出大乾王朝的虚实。</p>

有人主和,认为完颜宗翰勒索的一百万石粮食,对大乾王朝而言,九牛一毛,不如先给完颜宗翰,施以缓兵之计,等李存回来,再从长计议。</p>

还有人主张,赶紧用电报将李存请回来,主持大局。</p>

那时,大乾王朝的电报还不发达,最远也就能传七万米左右。</p>

不过这没关系,因为,大乾王朝的情报部门,还是可以借着大乾王朝强大的驿站系统,将长途电报变成一段又一段的短途电报。</p>

这可比原来的飞奴传书传递信息快多了。</p>

哪怕是将消息从京师传到定南路,有几个时辰,也足够了。</p>

另外,当时大乾王朝的远航技术已经很成熟了。</p>

推荐阅读: 反派大佬穿成炮灰(快穿) 解怨司[穿越] 我的手机能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