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废话嘛!</p>
朱元璋没开口,但看向这个大臣的眼神,已是带出了这个意思。</p>
被他这么看一眼的大臣立刻垂下头,说话越发吞吞吐吐。</p>
朱元璋又看向其他几人,这几人很坦诚地承认了自己并不曾下地农耕过,所以对这种事并不十分了解。</p>
“五谷不分,还做什么官?都先回家学会了再说!”</p>
这这么一番对话,朱元璋就直接罢免了几个官员。</p>
消息传出来,包括朱允炆在内的人,都揣摩着陛下的意思,搞不懂陛下怎么突然来了这么一手。</p>
现在是九月份,既不是丰收之时,也应该不是农耕之时吧?</p>
陛下突然这样发问,原因是什么呢?</p>
唯有方孝孺,听说这件事后,就立刻想到了他看到的那一幕。</p>
不过,这件事他只能自己一个人偷着想,每每看到同僚们略带不解地模样,他就憋得慌。</p>
不仅是因为他不能说出陛下突然有此行为的原因,更因为他知道了一个大秘密!</p>
未来的储君,既不是朱允炆,也不是其他藩王,而是有了另外的人选!一个除了他跟陛下之外,谁都想不到的人选!</p>
已死之人再次复活,这件事不必藏着掖着那一日,怕是会引起朝野大震动吧?</p>
而朱英之前提到的立储的左右为难,在嫡长孙“死而复生”之后,就不再是问题了!</p>
无论是从能力上,还是从礼法上,这个储君人选,都无人能指摘!也无可指摘!</p>
朱英一觉醒来,就得到刘伯的消息,说是卖家已经找好了一个,对方要卖三百顷的田地,其中良田五十顷,剩下的都是次田以及更次一些的田地,所以三百顷的田地,只需要两万两银子就可以。</p>
“居然这么便宜?难道是许多小块拼凑而成?”朱英惊讶道。</p>
刘伯回道:“并非如此,这三百顷土地,共有六个区域,每个区域连成一片,虽六块地并不挨着,但这六块地之间却是并无间隔,是连着的。”</p>
“离水源也近?”</p>
“附近都挨着河流湖泊,井水也看过了,都很充沛。”</p>
“卖家为何突然卖地?”</p>
“因做生意失败,要卖了地去还债主。”</p>
朱英这么一盘算,这地还真是合适!</p>
两万两银子,买三百顷田地,平均一下,就相当于是二两银子,就可以买三亩地!</p>
现在是洪武年间,田地的价格还不像是明朝中后期那样夸张,还远远不到一亩地能卖几十两银子那种程度。</p>
可想要买良田,起码也要二三两银子,贵与贱,也与位置、总数多少有关系,若是田地极好,位置也好的,甚至一亩地卖个四五两银子,也是完全有可能的。</p>
而次一些的田地,大多一二两银子一亩,再次一些的,一亩地也至少是一两银子左右,可能要略少一些,但一般也少不了太多。</p>
二两银子能买三亩地,其中还有五十顷是良田,这三百顷田地可真是太物超所值了!</p>
朱英立刻就道:“手续可齐全?若是齐全,那就立刻签了!”</p>
刘伯就道:“就知道您必然是要签下的,所以小的已经约好了他,您若愿意,今日就可将手续办了。”</p>
那还等什么?</p>
这样捡漏的机会可不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