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百度文学 > 诸天从洪拳开始 > 第815章 正位东宫皇太孙康

第815章 正位东宫皇太孙康

“世子今天似乎心情很不错”</p>

“晋卿来了啊,你看看这份名单。”</p>

完颜康递过去手里的资料。</p>

“这是……”</p>

“那些通过考生的背景调查,其中第二十二页,你看一下。”</p>

唰哗哗。</p>

耶律楚材当即翻到那一页。</p>

迅速扫下来,顿时目露诧异之色。</p>

“这些考生……是宋人”</p>

会有宋人来参加金国的科举,耶律楚材倒也不太吃惊,考生里连西夏人,色目人,蒙古人都有。</p>

这是世子大力推动的——不限户籍,唯才是举,辅以德行考量。</p>

真正令耶律楚材诧异的是,是这些考生基本都是朱文公的道学那一系的。</p>

联想起看过的情报,耶律楚材在极短时间里就整理出了思线。</p>

“世子,看来南宋那边的朝堂争斗依旧激烈,这些考生应该是被“庆元”殃及池鱼了。”</p>

朱文公,即是朱熹是也。</p>

现在的朱熹可没有到后世明清时期的地位,相反,因为“庆元”的原故,朱熹被大力抨击呵斥,71岁的他在血雨腥风的党争中去世。</p>

所谓的“庆元”,也称伪学逆党之禁。</p>

韩侂胄当政,凡与他意见不合者都被称为“道学之人“,后又斥道学为“伪学“,朱熹被斥之为“伪学魁首”。</p>

韩侂胄还下令禁毁理学家的《语录》一类书籍。</p>

科举考试中,稍涉义理之学者,一律不予录取。六经、《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之书为世大禁。</p>

庆元元年,皇帝赵扩下诏,订立伪学逆党籍。名列党籍者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罚,朱熹更是以伪学罪首落职罢祠,朱子门人流放的流放,坐牢的坐牢,遭到严重打击,甚至不许担任官职或参加科举。</p>

不错,如今这个时期,但凡是朱熹门生是无法在南宋参加科举的,除非他们叛道而出,亦或是像现在,跑到金国来参加科举……</p>

“晋卿,对于朱元晦,你怎么看”</p>

朱熹,字元晦。</p>

“惭愧,我虽知朱元晦之名,但对其所著之书却并未阅览。”</p>

“无碍,朱元晦的思想有其可取之处,也有其局限性。不过他在“理气之论”、“动静之观”、“格物致知论”几个方面的思想,还有点意思。晋卿闲暇之余不妨看看。”</p>

“哦竟然能其世子如此推崇!”</p>

耶律楚材微微讶异。</p>

完颜康也能理解。</p>

现在朱熹刚刚去世不久,不仅他的门生被排斥,他的学说更是被斥为“伪学”,只有等之后这场运动的影响消弭,人们才知晓其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可称宋代理学之大成者。</p>

“那这些考生……”耶律楚材询问意见。</p>

“无需特殊对待,一切按照规章制度办事。”</p>

“是,我明白了。”</p>

顿了一会儿。</p>

完颜康道:“科举落下,父王也该进一步了。”</p>

进一步</p>

耶律楚材眼皮一跳。</p>

…………</p>

约莫半个月后。</p>

完颜洪烈正装上朝。</p>

两旁文武百官齐列,神态或喜或愁。</p>

台阶上,一位宫人拿出圣旨,捏着嗓子高诵。</p>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自朕登基以来,勤政爱民,宵衣旰食,处理天下事。今国本已固,四海升平,乃朕之大幸也。”</p>

“朕闻皇天之名有常,必归于嫡,故四时有序,天地泰康。”</p>

“朕有皇子,赵王完颜洪烈,天资聪颖,德才兼备,文韬武略,秉性纯良,天意所属,授以册宝。故册封其为皇太子,正位东宫,以承大统,以安社稷。”</p>

“自即日起,皇太子将协助朕处理朝政,分担天下之重责。望皇太子秉持公正,以仁爱之心治理天下,以孝道之行示范于民,以智谋之略平定边疆,以勤勉之姿励精图治,使国家昌盛,百姓安居乐业。”</p>

“群臣当齐心协力,辅佐皇太子,共同维护国家之安宁与繁荣。”</p>

推荐阅读: 孙膑兵法 夺爱:噬心前夫请温柔 帝灭诸天 龙血武魂 汉末之天下 盛唐风华 情是砒霜,你我共尝 迷人病[娱乐圈] 斗破皇城 我的老公是忠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