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张家书香门第,一家人肩不能挑手不能扛,家里老小没少受罪,眼看有个热心的后生小伙子搭把手帮个忙,很是感激,一来二去的张家的闺女张子瑜就跟陈卫国偷偷好上了。
在村里,就没有不漏风的墙。
陈家幺儿看上张学究小闺女的八卦很快便被大婶子小媳妇迅速传遍了十里八乡,招来乡人一阵阵笑话,等风声传到张氏夫妇耳朵里的时候,已经尽人皆知了。
为此陈卫国没少受张氏夫妇的白眼,可怎耐他脸皮够厚,还是一个劲的往前贴,诗书传家的学问人也没奈何,只能靠着还打着光棍的两个儿子对陈卫国围追堵截,严防死守。
好在在那个年月里门当户对也不知道该怎么个讲究法,知识分子也得屈从现实,功夫不负有心人,七七年陈卫国跟张子瑜有情人喜结连理,同年十二月十号张家大舅子报名参加了刚恢复的第一届高考。
七七年的腊月二十八,除夕的前一天,县里乡里一群人敲锣打鼓的来到村里,给张教授夫妇送去了大儿子的录取通知书,陈卫国已经快三十岁的大舅子考上了北方交通大学,这年月可是一个大新闻,一时间轰动整个乡镇。
刚结婚的陈卫国原本以为他这辈子就会这样安稳的过下去,没成想变化来的是如此的迅速。
七八年发生了许多事情,这一年的二月二十七号,陈卫国的大舅子带着行李离开了呆了近十年的乡村,接着十一届三中全会在燕京召开,村里的臭老九摘掉了戴了好久的帽子。
七九年,张教授夫妇带着小舅子最终回了燕京,送张教授夫妇离开那天,怀着孕的张子瑜抱着即将回乡的父母哭得撕心裂肺,陈卫国心中也很是黯然。
年底,陈乔山的大姐出生,只取了个小名叫小宝。
闻听消息的丈母娘又千里迢迢从燕京赶过来看顾闺女,不
知母女聊了些什么,隔了几天张子瑜跟陈家人说想考大学,随后便拿起母亲从燕京带来的书开始复习,这让毫无心理准备的陈卫国一下子就傻了眼。
也许是家学渊源也许是天生聪慧,八零年夏天张子瑜参加了高考,顺利的考上了清华大学。
这件事情在全县上下引起轰动,当时县里乡里大大小小来了几十号人,敲锣打鼓很是热闹。
当消息传遍这个偏远乡村的时候,陈卫国他爹陈老汉沉默的拿着旱烟袋,在地头蹲到天黑也没见回来,或许这个朴实的农村老汉是预见了小儿子不远的未来,或许是为当年他没能拦下小儿子而后悔。
年末,学校放寒假的张子瑜在母亲的陪伴下从燕京回来了,村子里人都看西洋景似的打量着这个从燕京回来过年的陈家媳妇。
半年时间,她们母女的穿着打扮就迥异农村人,半年没见过闺女的张子瑜抱着已经不认识自己的小宝,眼泪止不住的流。村里的婆姨私下里嘀嘀咕咕。
过年前张子瑜跟母亲带着刚满一岁的女儿一起踏上了回燕京的火车。陈老汉拦下了抱着孙女不撒手的陈家老奶,或许陈老汉心里也是不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