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百度文学 > 曾国藩 > 曾国藩(上)第一章 奔丧遇险

曾国藩(上)第一章 奔丧遇险

过一会儿,一位年迈的僧人领着二十三个和尚鱼贯进入灵堂。他们先站成两排,向老太太的遗像合十鞠躬,然后各自分开,缓步进入幔帐,在黑漆棺材的周围坐下来。只听见一下沉重的木鱼声响后,二十四个和尚便同时哼了起来。二十四个声音清脆的、浑浊的、低沉的、激越的、苍老的、细嫩的混合在一起,时高时低,时长时短,保持着大体一致。谁也听不清他们究竟在哼些什么:既像在背诵经文,又像在唱歌。这时,一大捆一大捆檀香木开始在铁炉里燃烧。香烟在黄金堂里弥漫着,又被挤出屋外,扩散到坪里,如同春雾似的笼罩四周的一切。整个灵堂变得灰蒙蒙的,只有一些质地较好的浅色绸缎,在附近的烛光照耀下,鬼火般地闪烁着冷幽幽的光。换香火、剪烛头、焚纸钱、倒茶水的人川流不息,一概浑身缟素,蹑手蹑脚。灵堂里充满着凝重而神秘的气氛。

灵堂东边一间厢房里,有一个六十二三岁、满头白发的老者,面无表情地颓坐在雕花太师椅上,他便是曾府的老太爷,名麟书,号竹亭。曾家祖籍衡州,清初才迁至湘乡荷叶塘,一直传到曾麟书的高祖辈,由于族姓渐多略有资产而被正式承认为湘乡人。麟书的父亲玉屏少时强悍放荡,不喜读书,三十岁后才走入正路,遂发愤让儿辈读书。谁知三个儿子在功名场上都不得意。二子鼎尊刚成年便去世,三子骥云一辈子老童生,长子麟书应童子试十七次,才在四十三岁那年勉强中了个秀才。麟书自知不是读书的料子,便死了功名心,以教蒙童糊口,并悉心教育儿子们。麟书秉性懦弱,但妻子江氏却精明强干。江氏比丈夫大五岁,夫妻俩共育有五子四女。家中事无巨细,皆由江氏一手秉断。江氏把家事料理得有条有

理,对丈夫照顾周到,体贴备至。麟书干脆乐得个百事不探,逍遥自在。他曾经自撰一副对联,长年挂在书房里:”有子孙,有田园,家风半读半耕,但将箕裘承祖泽;无官守,无言责,世事不闻不问,且将艰巨付儿曹。”现在夫人撒手去了,曾麟书似乎失去了靠山。偌大一个家业,今后由谁来掌管呢这些天来,他无时无刻不在巴望着大儿子回来。曾府有今日,都是有这个在朝廷做侍郎的大爷的缘故。丧事还要靠他来主持,今后的家事也要靠他来决断。

曾氏祖父曾玉屏,字星冈,少年时不务正业,性格开张豪爽,使气任性。三十岁后一改旧习,专心务农,勤劳耕作,治家有方,使曾家成为湘乡荷塘都一带的殷实之家。曾玉屏为人有担当有见识,曾氏甚为敬重他。他死于道光二十九年,寿七十六。其时曾氏官居礼部右侍郎兼署兵部右侍郎。

曾玉屏生有三子。长子麟书号竹亭,应童子试十七次,直到四十三岁才考取秀才,一辈子以教蒙童为业。次子早逝。三子骥云,一生于耕于读均无成绩。麟书生有五子四女。长子国藩。次子国潢,字澄侯,比国藩小十岁,终生在家守家业做乡绅。三子国华,字温甫,比大哥小十二岁,过继给叔父骥云为子。咸丰六年起领兵打仗,咸丰八年三河之役后杳无音讯。四子国荃,字沅甫,比国藩小十四岁,咸丰六年组建吉字营开赴江西作战,因战功而迁升迅速,受封伯爵,官至总督。光绪十六年病逝于两江总督任上。五弟国葆,字贞干,比国藩小十八岁,咸丰二年底随国藩出山充任湘勇营官,不久被裁撤回家,咸丰九年复出,同治元年病逝于军中。在诸弟均未出山做事之前,曾氏对他们有过这样的评价:”辰君平正午君奇,屈指老沅是白眉。”辰君即国潢,”平正”实乃”平庸”的客气说法。午君即国华,”奇”指的不走正路,不脚踏实地,喜奇思怪行。”白眉”取”马氏五常,白眉最良”之典,意为兄弟中最为杰出者。验之后来的事实,可知曾氏知弟甚深。曾麟书的四个女儿分别为:长女国兰,嫁王鹏运。次女国蕙,嫁王待聘。三女国芝,嫁朱咏春。四女十岁时夭折。

推荐阅读: 我儿快突破 六十大寿来系统,儿子被退婚了! 下班,然后变成魔法少女 深渊入侵?身为魔修的我笑了 御兽,我的情报每日刷新 全民玩家:我能自选副本奖励 我能加持万千神通 我每周随机一个新职业 谍海潮生 北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