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计划我不同意!”</p>
尚书房内,朱胖胖对两个方面军的作战方法提出了反对。</p>
说了也是赶巧了。</p>
朱胖胖前脚刚以慰问的名义到战场,带着老婆熘达了一趟。</p>
后脚这边刚回来,准备跟儿子说一下战场了解的情况,恰好就碰到了朱瞻圭,召集内阁六部以及国防部商量,两个方面军提出来应对纵深群狼战术的想法。</p>
朱胖胖赶上了也没走,打算了解一下当前的情况。</p>
可当他看到两个方面军发来的电报,上面提出的以杀制敌的方法,直接提出了反对。</p>
这倒不是朱胖胖多么在意异族的百姓,而是他觉得这样杀太浪费了。</p>
大明现在已经取消了徭役,可偏偏随着发展,又需要大量的劳动力。</p>
还好这两年大明一直在征战,抓了不少奴隶,代替大明百姓干这些活。</p>
可随着领土扩大,需要开工的工程太多,还有更多的工厂,这些奴隶已经有些不够了。</p>
所以他的想法是,这样直接杀掉,不但损毁了大明的名声,还浪费了这么多劳动力,简直太浪费了。</p>
“太上皇!”</p>
夏原吉站了起来,对着朱胖胖严肃道:“臣能明白你的想法,可您只注意到了劳动力,却忽略了安全隐患和粮食的方面的浪费。”</p>
“当初臣跟皇上商量过,奴隶并不是越多越好,控制在一个量内最好。”</p>
“这样朝廷管起来也方便,对消耗也有了控制。”</p>
“奴隶多了,干活确实很快,可他们工作的区都是我国领土范围内,一旦出了意外发生了暴动,伤害的就是我们自己的百姓。”</p>
见夏原吉这个老臣都提出了反对,朱胖胖愣了一下,看向了其他人。</p>
三位阁老,杨溥、杨荣、卢鑫对此保持沉默,很显然他们是默认了。</p>
三人之所以能同意这个计划,是因为在他们心中觉得这些异族,想要管理起来,让他们认可大明非常困难。</p>
而如今这十几年,随着大明安定下来,以及医疗商业发展起来,特别是幼儿方面的提升,人口开始急速的爆发。</p>
朝廷经过了计算,如果不限制人口增长,30年以后,大明的人口至少可以达到5亿人。</p>
5亿人口啊。</p>
从古至今,炎黄何时有过这么高的人口。</p>
如果再算上那些异族人,在30年以后,大明至少拥有8~9亿人口。</p>
熟读史书的他们知道。</p>
人口增多了,土地自然会减少。</p>
所以为了大明的老百姓,将来有地种能吃饱饭,他们只能将那些异族们给无视了。</p>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p>
与其将来天天防范着,还不如将他们的种族变成少数种族,让炎黄占据大半个世界。</p>
炎黄人内心都有统一的思想,将来哪怕天下再乱起来,控制了大半个世界的炎黄人,也会有后起之秀将整个世界再次统一。</p>
所以说以后不管怎么样,只要有炎黄的地方,那片土地就会永远属于炎黄。</p>
身为内阁重臣,他们深知自己的责任使命,目光不能只停留在当前,要放的长远一些。</p>
虽然这样做罪在当代,可功在千秋。</p>
赞同这个建议的他们,将来肯定会被无数后世炎黄人,赞扬供奉。</p>
他们读书当官为了什么?</p>
无非是权力和名传千古。</p>
如今机会摆在眼前,他们自然不会放弃。</p>
其他6位尚书也没有发表意见。</p>
先不提他们都是朱瞻圭一手提拔的,就说这件事对炎黄的利益,他们也不会提出反对。</p>
至于心怀天下的于谦,为什么不提出反对?</p>
原因很简单,于谦心中的天下是炎黄的天下,心中的百姓是炎黄的百姓,而不是那些有稀奇古怪头发和皮肤的异族。</p>
对于这一点,他是分的非常清楚的。</p>
看着沉默的众人,朱胖胖拧着眉头。</p>
他发现自打他退位以后,原本在他手中了如指掌的朝廷,已经开始变得陌生了。</p>
那些曾经对他言听计从的官员们,也开始对他有了疏远。</p>
对于这一点,他心里虽然有些不自在,但也明白这帮大臣们选择是对的。</p>
有了新皇上还跟太上皇勾勾搭搭的,你这个官还想干不想干了?</p>
深吸了一口气,朱胖胖看着朱瞻圭。</p>
“儿子,你们的想法我不清楚,但我有一件事想不明白。”</p>
“如果不抓更多的奴隶,那各地需要的人手该从哪里来。”</p>
“咱们刚废除徭役没几年,老百姓对此正高兴的时候,要是再提出来恢复这个制度,不说外部怎么样,咱们内部就要乱起来了。”</p>
“对于朝廷而言,任何不利于百姓的制度,一旦废除就最好不要再启用,否则很容易引起民怨,甚至引发更大的危机。”</p>
看着认真的老爹,朱瞻圭明白对方是为自己好,怕自己年轻气盛,做出了不利于朝廷的事情。</p>
“爹,这事我们已经商量过了,有了解决的办法,不然诸位臣公就不会保持沉默了。”</p>
“什么办法?”</p>
朱胖胖想了半天,也想不到解决的办法。</p>
毕竟不抓奴隶,那工作就要老百姓来。</p>
如果也不让老百姓来的话,那这些活就要被延误。</p>
“解放农村,入城打工!”</p>
朱瞻圭笑着说出了8个字。</p>
走出御桉,扶着老爹坐回椅子上,朱瞻圭为其讲解道。</p>
“对于这个问题,我和诸位臣公们早就商量过了。”</p>
“奴隶总有会用完的一天。”</p>
“到时候天下已经被我们拿下,那我们又该上哪里抓奴隶。”</p>
“就算我们这一代不缺,那以后呢,咱们后世子孙该怎么办?”</p>
“所以我便考虑,要找一个易劳永逸的办法。”</p>
“经过我跟众位臣公们的商量,那就将天下重农抑商思想,将其改为平衡。”</p>
“让百姓们脱离土地,走出农村,去一个个需要劳动力的城市,打工赚钱。”</p>
“为了让老百姓们方便出行,朝廷也会在后续将火车运开放到民用,解决百姓的出行问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