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两天过去。</p>
这两天,京城格外的安静又热闹。</p>
城中的权贵官员们人人自危,生怕在街上乱窜的锦衣卫闯进家中,把一家人全部带进锦衣卫诏狱。</p>
皇帝被刺杀,这可是滔天的大事。</p>
据说皇帝非常愤怒,太子爷和两位王爷都挨了训。</p>
汉王爷更是直接被幽禁在家中,闭门思过。</p>
至于思什么过,没人知道。</p>
但有人猜测,这场刺杀可能跟汉王朱高煦有关。</p>
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小道消息流传。</p>
那就是二皇孙朱瞻圭,在事发当天晚上,劝诫陛下找到刺杀之人背后的主谋后,只诛首恶不要连累无辜。</p>
结果被陛下训斥,不但打了一顿板子,还被幽禁在家中两个月,不许外出。</p>
对于二皇孙的仁举和胆量,很多人都在暗暗称赞。</p>
至于从头到尾,只关心自己女人的大皇孙朱瞻基。</p>
很多对其抱有好感的人,对此都有些失望。</p>
这位皇长孙,好像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般好。</p>
而当二皇孙,为朝廷贡献了八千万两银子的消息传到民间,让朱瞻圭在百姓中的声望又高了许多。</p>
陛下已经下了旨意。</p>
将会从其中拿出2000万来,救助受灾的百姓,以及补助那些因为战争而伤残的士兵,和阵亡将士的家属。</p>
消息传开。</p>
很多因为受伤残疾而无法劳作的士卒,感动的痛哭流涕,跪地面向高呼吾皇万岁。</p>
同时也在心中感谢着,提供这笔钱的二皇孙朱瞻圭。</p>
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朱瞻圭名声传到了全国各地。</p>
皇宫,朱棣的寝宫。</p>
“那小崽子这两天在家里干什么?有没有闹腾?”</p>
背着手看着眼前巨大的地图,朱棣一边在上面比划着,一边询问站在身边的小鼻涕,朱瞻圭这两天有没有老实点。</p>
“回陛下,二皇孙殿下回府以后,除了安排胡善祥女官,教他的侍女宫廷礼仪外。大部分的时间都跟召集来的工匠在一起,商量制造新型火炮。说一定要在您北征之前,打造一批出来,让您用上。”</p>
朱棣满意的点点头。</p>
朱瞻圭在家的表现,并没有让他失望。</p>
至于打造火炮的事,朱棣也知道,朱瞻圭和他报备过,不过并没放在心上。</p>
新型火炮哪有那么好造的,没有几年十几年的潜心研究,和深厚的这方面基础,想造出新型火炮,难啊!</p>
虽然知道朱瞻圭想造新火炮很难,但孩子有这方面心是好的。</p>
有事忙着,整比骑马逗狗逛青楼强。</p>
“陛下,杨士奇大人来了。”</p>
一名女官走了进来,向朱棣禀报杨士奇来了。</p>
“让他进来,你们都退出去。”</p>
挥手赶走了所有人,朱棣在殿中转了几圈,调整了一下情绪,大步的往外殿走去。</p>
朱棣出了内殿的门,正好杨士奇也走了进来。</p>
朱棣快步的走到了桌边,脚踩在了凳子上,手搭在膝盖看着杨士奇。</p>
“我得到一个消息,是太子埋伏的我。”</p>
原本还以为叫自己过来,有什么急事的杨士奇,听到朱棣透露的这个消息,笑着摇了摇头。</p>
“皇上,臣不信。”</p>
朱棣眼睛一瞪,厉喝道:“我知道你当过太子府属官,但你现在是国家大臣,内阁首辅。”</p>
朱棣话中的意思,是在提醒杨士奇。</p>
你虽然以前跟太子混,但别忘了你的身份,我才是这个国家的老大,我说是,那就是。</p>
杨士奇一脸无奈。</p>
“皇上,您这是从哪里得到的消息?”</p>
呵!这家伙还真不信。</p>
朱棣气的连指杨士奇。</p>
杨士奇也不惧。</p>
“您有什么证据吗?”</p>
朱棣瞪着眼睛,咬着牙道:“你站在国家大成的立场上,给朕好好的想一想。”</p>
见朱棣连朕都用出来了,杨士奇苦笑不得。</p>
无凭无据的事,让自己怎么想。</p>
别说是一国太子。</p>
就是一普通老百姓,没证据的情况下,也不能平白冤枉啊。</p>
见这家伙还不上钩,朱棣开始说起了朱胖胖的坏话。</p>
“你想想,有没有这种可能。”</p>
“有些人外表忠厚老实,其实内心狡诈狠辣,……”</p>
结果朱棣口水废了半天,杨士奇从头到尾还是那几句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