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阳,临时行宫(福王府)。</p>
李宏毅看着首辅苏万全问道:“苏爱卿,今年国试一甲前三名分别是谁?”</p>
“”回陛下,一甲第一名来自山西永宁州的于成龙,字北溟,年二十二。”苏万全恭敬说道:“一甲第二名,来自山东济南的赵能海,字能儒,年三十五。”</p>
“一甲第三名,来自山西泽州府的陈廷敬,字子端,年十八。”</p>
按照大明制度,一甲前三名分别是状元,榜眼和探花。</p>
于成龙能成为大乾首位状元,不愧是清朝清官,才学渊博,有极强能力。</p>
今年殿试,李宏毅因北伐不能亲自参与,便把此事交给了内阁首辅苏万全,现在看来内阁做的很不错。</p>
今日是苏万全特意从南京赶过来,汇报科举事宜。</p>
“不错,今年出了几个人才!”李宏毅满意笑道:“苏爱卿,放榜吧!”</p>
江南士子望眼欲穿,焦急等待,朝廷自然不会慢吞吞的,让士子干着急。</p>
苏万全闻言有些诧异,能让皇帝所言不错,看来今年殿试真的出了几个人才。</p>
迄今为止,江南士子得到皇上夸赞的寥寥无几,也就阎应元、张煌言几人,如今是谁受到皇帝青睐?</p>
苏万全没有多想,暗中记下几人,老老实实回去放榜。</p>
南京,客栈。</p>
又是一年科举,于成龙当仁不让夺得魁首,也就是状元,许多士子纷纷向于成龙道喜,于成龙客气回应。</p>
参加国试的士子,只要将来不犯错,官职成就都不会低!</p>
待众人离去,陈廷敬才上前感叹道:“没想到,北溟兄真的成为了状元!恭喜恭喜!”</p>
“北溟兄名垂千古了啊!”</p>
听到好友祝贺,于成龙苦笑摇头道:“陈兄,不瞒你说,在下也不知道竟然获得状元,真是天大的惊喜!恍若做梦啊!”</p>
两人寒暄完,于成龙才问道:“陈兄,你确定要去山西任职吗?要知道朝廷还没打下山西,将来很长时间都会无比混乱,充满危险!”</p>
“确定!”陈廷敬认真道:“我从小读书,参加科举,就是为了造福桑梓,山西虽然混乱,但也是我的家乡啊!”</p>
“山西再混乱,也迟早是朝廷地盘,不管怎么,等他一段时间又如何?”陈廷敬坚定道:“吾准备明天就去吏部报道,成为山西官员,造福一方!”</p>
陈廷敬想的很清楚,朝廷虽然新立,需要用人,但怎么用,就有说道了。</p>
他们虽然是朝廷正统出身,天子门生,但随着天子门生越来越多,这个招牌会越来越不值钱。</p>
若想受到朝廷赏识,提拔重用,就只有学习阎应元,去边境捞点军功,塑个金身。</p>
山西固然危险,甚至还在李自成手里,但陈廷敬看的明白,最多明年,朝廷就会拿下山西。</p>
若是速度够快,可能今年就会拿下,如此一来,又会耽误多少时间呢?</p>
反过来想,陈廷敬愿意去山西,展现出魄力和决心,必定入了大人物眼中,只要做出一番业绩,不难被提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