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湾镇在孝感南部,花园镇在孝感北部,两镇相距一百多里路。时空的阻隔有没有可能拆散这对稚嫩的鸳鸯呢?男生们拭目以待,一些自认为实力较强的迅速参与其中,开始追求方红梅,挖王加林的“墙脚”。不过,很快他们就发现这种努力是徒劳无功的。
在分居两地的日子里,几乎每一个周末,方红梅和王加林都会舟车劳顿地聚到一起。不是红梅到花园镇,就是加林到方湾镇,不让每一个休息的日子在两地相思中度过。
参加工作的第三年,方红梅通过与别人对调的方式,从方湾镇中学调到了花园镇牌坊中学,与自己心爱的人开始耳鬓厮磨共筑爱巢。
前面我们已经不只一次提到牌坊中学,当然后面还将无数次地提到,因为这所学校对于故事的主人公王加林太重要了!毫不夸张的说,在这所学校工作和生活的日子,是他一生当中最重要、最珍贵、最温馨、最艰辛的,同时也是最依恋、最值得回忆的时光。
那么,这究竟是怎样的一所学校呢?
牌坊中学位于花园镇东部,距镇中心大概三四里路的样子。它前不挨村,后不着店,坐落在一片荒凉的土岗上,土岗的周围则是一望无际的农田和点缀其间的小池塘。学校的前身是“****”期间武汉铁路局修建的“五七”干校,专门用来关押铁路系统的“牛鬼蛇神”的。干校停办后,交给花园镇管理,这才改为初级中学。
一个长方形院子围着五排红砖瓦房——这就是牌坊中学最初的模样。后来取得所在地关王村的支持,又获得关王村最有钱的建筑工头关金宇的赞助,把校园面积往西扩大了一倍,修建了一个供学生们上体育课和课间活动的操场。校大门也气派了许多,还有了门卫和房门。
牌坊中学的学生来自附近几个村庄和花园镇,教师基本上都是本地人。他们早上来念书或者教书,放学之后就全部走人。到了晚上或者周末不上学的日子,学校就成了“无人区”,校园里面看不见一个人影。直到王加林和方红梅到来,学校才结束了无人住校的历史。如果把他们看成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牌坊中学就是伊甸园。
学校给他们一人安排了一间单身宿舍,在同一排校舍的两头,中间隔着教师们上班的办公室。从宿舍安排的第一天起,老师们就觉得这种安排只是聋子的耳朵——摆设,不如直接把他俩安排在一起。晚上校园里就剩下这一对孤男寡女,他们怎么可能老老实实、规规矩矩地呆在各自的宿舍?学校里有一个好管闲事的中年女教师,上班时经常以倒开水喝为借口,到红梅老师和加林老师的宿舍里去巡视,查找这对年轻人偷尝荤腥的证据。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天,她在红梅老师的床单上,发现了一小块污渍构成的“地图”。中年女教师如同来了***一样兴奋,大呼小叫地“****引得办公室的其他老师都来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