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贪天之功者
田丰听罢,没有关心起自身仕途,反而问起了其他事情。
「天下科考推行了数年,至少有三分盖有其一的士族与豪族,对此议论纷纭,从北边的幽州到南边荆州,乃至西面的益州,可谓是巷议街谈,人言籍籍。」
「康成公在时,且凭藉声望将此事压下,如今又再度甚嚣尘上,朝堂衮衮诸公与天子,为何对此情景视而不见?」
「丰不过区区一县令,不知朝堂应对之策,还望陈府君不吝赐教。」
田丰说完,便对着陈群打恭作揖地一拜,直视着对方,希望能听出朝堂是如何打算,来应对这件事情。
毕竟这件事情非同一般,说天下三分盖有其一的人参与议论此事,已经是往少的说了。
应该说有一半的士族对此啧有烦言,只是没有明面站出来不平则鸣罢了。
看看连他这昔日袁氏旧吏,都能在去岁稽考进雒阳,就知道有多少士族豪族在暗中抵触这件事情。
当年左公推行的阳嘉新制,虽说在年龄上限制了士人,各郡举的孝廉到了雒阳先到三公府稽考,太学生考经学家法,文法吏则考公文申论,答卷交一份副本给端门内的尚书台复试,观其虚实与才干,不合格者遣返回州郡,以正其罪。
倘若有才干非凡者,则可不用年龄限制。
这样一来,比此时科考减少了层层筛选,无疑提高了很大效率,也不需要这麽多的时间备考,稽考要求比现今又少了许多。
因此很多士族子弟要求,废除科考而重行左公阳嘉新制,才称得上为天下选拔任才,善用良吏。
量才岂能如此不便?从周至汉,未有听闻。
在那些士族豪族心中,也就那些阿谀奉承,抚掌击节之辈会赞同天子。
例如颍川荀氏丶郭氏丶辛氏丶陈氏丶泰山羊氏丶鲍氏丶东郡薛氏丶济阴吴氏丶魏氏丶陈留蔡氏丶下邳陈氏丶琅琊诸葛氏丶庐江周氏,以及河内的张氏与司马氏丶南阳的阴氏丶邓氏,南郡蒯氏丶庞氏等宗族。
这些士族豪族要麽在朝堂上身居高位,要麽是和天子有姻亲关系,要麽就是为之执鞭的佞臣。
反正和天下士人,并不站在一块。
陈群作为颍川出身,又是陈氏三君之后,自然免不了被士人抨击,热衷于权势,而不敢得罪天子,可谓直而不挺。
听见田丰这样问,陈群立马轻抚胡须,笑说道:「多少宗族子弟对科考大发议论,不过在鼓舌摇唇而已,天下自古以来皆是如此,每行『新制』便有人站出来诋毁。」
「愚辈总是利欲薰心,随人翕张,殊不知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天下未定之际,我等舍亲眷,弃乡里,从陛下于矢石之间,只为成此生之志耳,今功业已定,还有逆贼想夺天下之公利,徇一己之私利,是谓国贼也。」
「贪禄者见利不顾身,就算有天下三分盖其二之多,又当如何?」
陈群忍不住仰头而笑谓之。
天下十四州,有多少士族豪族不过是眼见大势所趋,才不得已而投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