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8章 电影的使命(终)
好莱坞星光大道。
中国剧院。
《神奇女侠》首映礼。
“是延续诺兰和扎克施耐德的黑暗风,还是说这位来自于东方的导演,会给DC带来不同的风格?”
报道《神奇女侠》首映礼的各大电视台主持人和嘉宾,争论不休。
“光明或者黑暗,这是一个问题。”
质疑都算温和,阴阳怪气才是常态,只有华纳系媒体保持基本客观。
原因无他,实在是沈三通执导《神奇女侠》有些破坏花旗国媒体人、艺术从业者的玻璃心。
《神奇女侠》既是女权图腾,也是国家神话的产物。
承载进步理想,又在商业与意识形态拉扯中不断变化。
此刻,在超级英雄电影逐步占据主流的好莱坞,《神奇女侠》随时代变迁不断重塑的象征意义,落到了沈三通手里。
沈三通将用自己的大手,透过花旗国社会性别、权力与身份议题的“文化棱镜”,折射并塑造出他认知中的神奇女侠。
不管电影成品如何,这种行为本身,已经前所未有。
只有深刻理解好莱坞规则的人,才能明白其中的不可思议。
巴里·梅耶作为华纳兄弟前任CEO也来到了首映礼。
“沈,你是第一个书写好莱坞规则的华人。”
13年巴里·梅耶卸任了华纳兄弟CEO的职务,一方面是年龄因素,另一方面是《巨人捕手杰克》票房惨败,《超人之躯》作为DC宇宙起点,成绩也一般。
华纳激烈的内斗,巴里·梅耶因此出局。
不过他任内一手挖掘《哈利波特》系列,又缔造了诺兰蝙蝠侠,和华纳兄弟属于和平分手,依然享有一定影响力。
沈三通没有谦虚,《神奇女侠》完全是他的形状,又没有长久在好莱坞发展的打算,无敌了。
于是笑道:“也许是华纳太需要成功了吧。”
巴里·梅耶摇头失笑,道:“我听说你和凯文·辻原不太愉快,你们之间有误会?”
凯文·辻原是接任巴里·梅耶的首位亚裔CEO,又是日裔。
刻板印象拉满,比巴里·梅耶这些老白男们更难以沟通。
聊了几句,事业话题上沈三通漫不经心,巴里·梅耶想到了什么,试探道:“沈,你要是长久在好莱坞发展,要处理好和他的关系。”
沈三通直白道:“我听说ATampT要收购时代华纳,到时候又是一番龙争虎斗,我不想参与其中。”
巴里·梅耶震惊于沈三通消息渠道如此灵通,他也是刚听到风声,悄然转移话题:“也许你的电影可以让华纳重新焕发生机。”
“卡梅隆过来了。”寒暄几句,沈三通和巴里·梅耶告辞,招呼出席首映的卡车司机。
沈三通:“欢迎。”
卡梅隆:“预祝你电影成功。”
沈三通:“多谢。”
卡梅隆:“我很期待你的电影。”
沈三通:“第一次做好莱坞电影,不懂偷工减料。”
闻言,卡梅隆便知道沈三通猜到了他为何而来。
最近几年,好莱坞腐败问题愈演愈烈。
《神奇女侠》一亿美元制作成本,在当下好莱坞只能算中等制作。
他这一次过来,就是来看《神奇女侠》最终成片,是否和业内传言一样。
顺便评估一下中国电影未来的前景,《神奇女侠》搭建的实景部分绝大部分在中国完成,后期大量镜头用到了中国公司。
如果真如传言那样,卡梅隆真要担心好莱坞未来了。
沈三通应付首映礼早已轻车熟路,闲庭闲步,作为女主的伊丽莎白·德比齐还是新兵蛋子。
面对络绎不绝的好莱坞台前幕后大佬,很是紧张。
首映礼稳步推进。
万众瞩目中,《神奇女侠》揭开了面纱。
沈三通看过好几遍正片,再看一次,依然有些遗憾。
在他看来《神奇女侠》尺度不算很大,只能算半反权威。
但是还有一些镜头经过了删减。
阿瑞斯化身主持的秘密组织,背后操纵战争的剧情,没有保留下来。
如果是共济会之类的镜头,保留下来不难,可惜沈三通没有往共济会、眼睛方面刻画,他刻画是千年不变的顶层统治集团,不变的大山。
这个映射现实了。
西方世界,最顶层的统治集团,还是一千多年前那窝老贵族。
因为西方从来没有经历过真正的底层革命,也就是类似中国这样的,两三百年一轮的换人游戏,没有过。
西方在殖民地大屠杀时代,资本转型游戏很成功,它们的贵族阶层,已经转型为资本巨鳄。
表面上文质彬彬,其实还是一千年前那伙人在继续操控西方的一切。
说到底,其实西方世界,政治历史阶段,处于春秋战国的血统贵族阶段,只不过西方没有商鞅,也没有秦始皇,没能完成血统贵族,到新型军功贵族转型。
电影开幕。
天堂岛的起源。
戴安娜自幼生活在由亚马逊女战士守护的隐秘岛屿“天堂岛”(Themyscira)。
她被母亲希波吕忒女王(Queen Hippolyta)告诫,人类世界被战神阿瑞斯(Ares)蛊惑陷入堕落,而亚马逊族的使命是保持和平,等待需要她们的时刻。
开场。沈三通没有直接构造一个权威体系,也没有强化母系社会概念,更没有使用镜头语言进行所谓挑战传统父权叙事,而是尽可能淡化意识形态语言,强化戴安娜这个角色本身。
戴安娜是正义、爱和勇气的化身,同时又具有人性,富有同情心。
和万千普通人一样,有着属于自己的苦恼。
第一部分。
人类闯入与使命觉醒。
一战期间,英国间谍史蒂夫·特雷弗(Steve Trevor)坠机误入天堂岛,并透露外界正陷入惨烈战争。
戴安娜坚信这是阿瑞斯在操控人类互相残杀,决定随史蒂夫前往战场,寻找并摧毁阿瑞斯,终结战争。
第二部分。
踏入人类世界。
戴安娜首次接触现代社会,目睹战争的残酷与人类的复杂性。
她与史蒂夫组成小队,包括狙击手、骗子等角色,深入德军战线,试图阻止德军毒气专家研发的新型致命武器。
戴安娜她开始听到人类集体潜意识的哀鸣,目睹战争的残酷逐步展露潜力。
至此除了灵性伏笔,基本上是好莱坞常用套路。
随着剧情深入,才慢慢展露不同。
第三部分。
战斗与成长。
戴安娜在战场上展现超凡战力,如徒手攻占德军堡垒、抵挡子弹等,逐渐成为士兵心中的希望象征。
然而,她发现即使击败疑似“阿瑞斯化身”的德军将领,战争仍未停止,开始发现战争的复杂性,背后有着一股神秘力量在操纵。
战争原因进行了简化。
一场战争,特别是世界大战,成因是复杂的。
一战,既有分赃不均,也有海权陆权,还有地缘矛盾。
但是考虑到欧美观众受教育水平,再加上他们政府的属性,简单归因,其实恰到好处。
随着故事深入,沈三通赋予了更多解读空间。
比如史蒂夫·特雷弗是关键人物,他有多个层次,是一战时期英国派到德国的美国间谍,也是体制内的反抗者。
再比如阿瑞斯是战争化身,他又是旧有秩序的维护者,所以他的化身是伪装成英国军官的帕特里克·摩根爵士。
同时,阿瑞斯也是奥林匹斯众神秩序的“维护者”。
引发人类战争的源头是借助战争使得信仰之力回流。
战争的只是手段,目的是为了掠夺信仰。
一战表面是帝国主义争夺,实为奥林匹斯众神通过人类代理人收割战争信仰的养殖场。
第四部分。
真相与决战。
最终,戴安娜直面真正的阿瑞斯,伪装成英国高层帕特里克·摩根爵士。
阿瑞斯先声称战争的根源并非自己的操控,而是人类天生的贪婪与暴力,并试图引诱戴安娜加入他的计划。
戴安娜选择相信人性的光明面,与阿瑞斯展开史诗对决。
随后,阿瑞斯直言,天堂岛亚马逊社会的安全祥和,是因为他的守护才会存在。
戴安娜可以无忧无虑的生活,离不开他这个秩序“维护者”。
可以说多元宇宙的担子,全部扛在他这个战争之神身上。
如果戴安娜这样的半神足够努力,能够和人类中的精英竞争,让人类信仰他们,保证信仰不流失,根本不需要他来推动战争。
他,阿瑞斯,一心一意为了奥林匹克众神付出,却成为了战争贩子、刽子手,背负着杀戮和暴乱的骂名。
做着最累的活,挨最狠的骂。
反派的动机不是单纯的邪恶,而是维护自身权力和秩序。
在戴安娜几乎动摇的关键时刻,史蒂夫和其他小队为阻止毒气炸弹牺牲自己,唤醒了戴安娜对勇气与爱的理解。
在这一刻,戴安娜在人间,反抗战争,在神话体系中,她反抗阿瑞斯嘴里的“既有秩序”。
史蒂夫的真正救赎不是死亡,而是让戴安娜从情绪和喜好,找到自身的使命所在。
保留DC超英叙事骨架的同时,在女性题材之上,上升到反权威,赋予神奇女侠新的时代批判性。
第五部分。
英雄的诞生。
“我讨厌你说的我们可以改变,我们从未改变。现在就是我来真正改变这一切。”
神奇女侠向真身降临的阿瑞斯竖起中指,火力全开。
真言套索、手镯、头冠等等,随着她实现了进化,原本真言套索代表真相和正义,手镯能抵挡攻击,象征女性的防御和力量,此刻,这位亚马逊战士的装备,化作了反抗套装。
阿瑞斯恐惧而又愤怒的吼叫:“我如果陨落,将导致所有神话体系崩溃,包括亚马逊人的存在根基。”
“父神(宙斯)不会放过你!”
神奇女侠的回应是:It’s my life!(我命由我不由天)。
fuck you!(去你的鸟命)。
戴安娜击败阿瑞斯,但意识到战争并未立刻结束。
从此,她以“神奇女侠”的身份隐于人类社会中,等待下一次被召唤。
电影彩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