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钧才不听,还御笔驳斥。
要是皇子皇女像以前养在深宫里,身边妇寺相伴,养出来不是鹌鹑就心理有问题。
与世俗众人相隔,看上可以远离病疫,实际上最危险不过,因为无法培养出免疫力.
反正就一点,你劝谏你的,朕做自己的。
你尽臣子的本分,朕全父亲的慈爱。
在马车上,杨金水笑呵呵地问道:“小姐少爷们,你们想去哪里,有个章程没有?”
朱常浩马上抢先说:“去西山。”
朱常瀚连忙附和:“对,去西山。我们想参观西山军校,观摩枪炮局的新式武器库。”
朱轩妮凤目一瞪,“你们出尔反尔!”
朱常浩勉强反抗着,“我们就是想去,已经好久没去了。”
“屁话!那是我们想去就去的地方?
去那里,先得向父皇禀告,父皇下诏给锦衣卫和军械局,那边做好准备,我们才能过去。
再说了,去那里需要坐一个多小时的马车,来回就是三个小时,现在是下午两点,我们去了那里就得连忙往回赶,能看什么?”
朱轩妮的驳斥有理有据,朱常浩和朱常瀚萎了。
“想起一出是一出,以为我们是皇子皇女就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父皇都曾经跟我们说过,他贵为天子,也不敢为所欲为。
你们俩老实点。”
朱轩婉连忙出声打圆场:“大姐,要不你来定,你说去哪里,我们就去那里!”
朱轩妮瞪着眼睛看着朱常浩和朱常瀚,“老二,老四,你们怎么说?”
皇长子朱常浩在兄弟姐妹里排行老二,皇二子朱常瀚排行老四,老三是皇二女朱轩婉。
朱翊钧不管宗室玉牒怎么写,他的子女反正就是儿子女儿混在一起排行,按出生的秩序排大小。
夭折的空缺在那里,跟在后面继续往下排。
所以皇子皇女之间都是按照这个排行来叫。
太后和后妃对皇子皇女的叫法,正式是皇几子、皇几女,家常就是老几、老几的叫,也是按照这个排行来的。
朱常浩和朱常瀚讪讪地答道:“大姐,你说怎么地就怎么的!”
朱轩妮转头对杨金水说:“前些日子,外面的黄梅戏班,庆梅喜被召进西苑,里面的班角俞巧莲,唱得那叫一个好。
杨公公,我们去庆梅喜看看。”
朱常浩忍不住嘀咕着:“我还以为你有什么好主意,想不到是去看戏?”
朱轩妮瞪了他一眼,“我们女校品德课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道课外题,叫做大明目前的戏曲分类”
青玄女校嘛,都是贵女千金,不需要上班进工厂当牛马,只等着父母亲选一门门当户对的亲事嫁人。
期间学学字画,听听戏曲,熏陶情操,培养艺术气质。
所以课外题是了解大明主流的戏曲分类,再正常不过了。
下一句话,让杨金水脸上的微笑凝固了。
“前些日子我正好读了,父皇在第二届大明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开幕式的讲话,现在非常想了解目前大明文艺发展情况,以及文艺工作者的现状,计划做一个社会调查。
以小见著,从安徽到京师闯荡出名气的庆梅喜戏班,就是最好的调查范本。”
不仅杨金水大为震撼,朱常浩、朱轩婉、朱常瀚都微张着嘴巴,呆呆地看着朱轩妮。
文艺工作者?
什么社会调查?
还范本?
这是我们这个年纪该懂得的玩意吗?
杨金水拉了拉绳子,旁边的通话筒响了。
“公公,请吩咐。”
“跟锦衣卫奉宸司的人说,问问庆梅喜戏班在哪里?我们去那里。
问到之前,我们在西城街道上逛一逛。”
“是。”
京师西城的面貌,跟万历五年比,又是大变样。
潘应龙任顺天府尹,主要在搞南城旧城大改造、南苑开发和地下供排水暗渠管网建设。
吴兑接任后,南城改造和南苑开发进到尾声。
他除了继续浩大的地下供排水暗渠管网建设工程,开始对西城、东城进行旧城改造。
许多破旧的泥土房子,还有规划不合理、修建质量的老房子全部拆掉,用混凝土、砖瓦重新翻新。
中间涉及到产权购买,拆迁回迁等等事宜,有潘应龙在南城改造时打样,吴兑学着用就是。
只不过他任职不到三年,内乱十几年的东倭实在扛不住,从上到下无条件投降。
朱翊钧召开资政局,反复讨论,商议对东倭的处置意见。
会议上诸位大佬议论纷纷,意见不一。
皇上又通过电报,与在地方上的资政学士们深入讨论。
历时一个多月,终于达成了一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