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地区均衡的趋势
江淼这边在紧锣密鼓研究着无排异器官移植技术。
而随着三月份的到来。
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春天,也在温暖的南风吹拂下,静悄悄地到来。
不过这几年极端天气越发频繁,华北平原、东北地区、漠南漠北等地还处于乍暖还寒的不确定中。
此时漠南东部,哲里木市的科尔沁沙地,经过了这几年的高强度改造,这里已经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农场。
转基因砧木技术的不断推广,在这里变得越来越普遍。
通过转基因砧木技术,得以在当地种植开心果、樱桃等农作物。
由于担心天气突然剧烈降温,农场工人在当地气温升高,樱桃树开始开花抽芽的此时,采用套袋的方式,进行预防突发大降温。
这些塑料薄膜袋,来自于当地大量生产橡胶草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菊糖。
橡胶草菊糖通过一系列加工,合成了聚乳酸塑料,菊糖聚乳酸塑料也是目前国内的两大生物塑料产品之一,另一个就是桂省采用蔗糖,生产的蔗糖聚乳酸塑料。
便宜又可以生物降解的菊糖聚乳酸塑料产品,在目前整个北方地区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今年坐镇漠南漠北的吕伟斌,此时就在漠北的东戈壁地区。
他坐着敞篷皮卡车,看着窗外两侧一望无际的农场,大批农业机械在戈壁滩上作业,改造着这一片戈壁滩。
“经理,我们农场今年的任务已经完成了…”
吕伟斌并没有回答,而是看了一眼手上的内部定制平板,目前整个漠北的东戈壁地区,海陆丰公司一共开发了15个农场,每一个农场都要管理面积20万亩左右的土地。
他滑着触控屏:“知道了,你们按计划播种吧!”
农场场长吴波继续说道:“经理,我们这边只能种大豆吗?”
吕伟斌头也不抬:“这里水热条件太差了,可以种大豆已经是公司的技术加持,不然种个毛。”
吴波不死心地继续问道:“经理,我听说东戈壁12农场,那边不是在种植橡胶草吗?”
“他们可以这种橡胶草的原因,你还不清楚吗?别想太多,违规开采地下水,得不偿失。”
吴波自然清楚东戈壁12农场可以种植橡胶草的原因,那就是东戈壁12农场附近发现一个大型的地下卤水湖,可以抽卤水提炼钾盐和锂盐。
与传统地下卤水提炼工艺中,借助太阳光晒盐的工艺不一样,这个开采基地采用的提炼工艺是纳米脱水法,因此每年可以获得几百万立方米的地下水。
其中一部分地下水被净化之后,作为工厂的生产生活用水,剩下的一部分纯净水,则作为附近农场的灌溉用水。
这也是东戈壁12农场可以种植橡胶草的原因。
而其他在东戈壁地区的农场,就没有这个条件了,只能种植不需要太多灌溉水的仙豆大豆。
准确来讲,目前整个漠北地区已经规划的农业区,面积多达100万平方公里,其中90万平方公里都是种植大豆的区域;剩下的10万平方公里在北部和东部的湿润区,则规划为橡胶草种植区。
哪怕漠北地区只能每年收割一次大豆,但仍然不妨碍漠北成为全球第二大大豆生产地,如果90万平方公里都开发完成,预计可以实现年产4亿吨大豆。
为了开发这100万平方公里的农场,各大农业集团吸干了漠北的青壮年劳动力,仍然还有巨大的劳动力缺口。
因为100万平方公里的大机械化农场,需要的直接农场工人就需要大约50万人左右。
然后就是这些农场产出的大豆、橡胶草、牧草之类,还需要二次加工和利用,比如大豆深加工和畜牧业等产业。
这些农业衍生出来的产业,又需要上百万相关的劳动力。
除此之外,还有采矿产业、服务业、交通物流产业、建筑业等,同样需要上百万劳动力。
如果加上其他杂七杂八的行业,整个漠北地区,大约需要从国内引进两百万劳动力,才可以勉强让当地的全部产业正常运转。
…
吕伟斌的车队,不一会就到了东戈壁09农场的农场镇郊区。
这个镇并没有叫09农场镇,而是叫“野鸭海子镇”,因为这个小镇旁边就是一个海子(即小型湖泊)。
野鸭海子镇的人口并不少,除了农场和工厂工人,还有不少从国内跑过来开店的个体户,加上工人家属,整个镇有大约3.2万人左右。
海陆丰公司在漠北东戈壁地区,一共有15个差不多的农场小镇,总人口差不多在67万人左右。
不过这些小镇的交通,比以前的漠南各城镇更加便利,这里随着还是包邮区。
没有错,漠北东戈壁地区,是漠北各地中,第一个实现包邮的地区。
可以实现包邮,一方面是飞艇运输的大发展;另一方面则是眼前这一条刚刚建设完成的高速铁路。
吕伟斌并没有在野鸭海子镇停留,而是直接来到镇西郊的高铁站。
采用全新技术建设的架空高铁,不仅仅建设成本比以前下降了大约46%,建设速度也比以前快了很多,平均每公里高铁线路,节约了近77%的建设时间。
这一条高铁是海陆丰公司自己投资和营运的铁路,直接从漠北的东戈壁地区,连接漠南东部的哲里木市,然后直达渤海湾沿海。
而这些高铁线路,接下来还会进一步连接各个农场小镇,实现每镇通铁路的目的。
毕竟建设成本下降了,建设周期又比较短,加上漠南漠北的土地征收费用比较低,不需要像内地那样考虑沿途的补偿,自然可以每镇连接铁路。
其实这样加不上铁路,还有另一个目的,那就是尽可能推动区域一体化,让每个农场小镇之间的交通时间尽可能短。
因此除了一条干线铁路之后,剩下的支线铁路,其实就相当于城际轻轨,毕竟每个小镇之间距离几十公里,通过支线铁路的连接,就可以保证这几十个小镇之间,几乎被纳入一小时通勤圈内。
吕伟斌的助理已经通过内部的系统,购买了车票,他们搭乘的列车迅速逆风南下。
与老高铁不一样,新高铁采用了全包轨道,轨道上方是光伏板,两侧则是泡沫硅结构的管壁,通过车窗玻璃,偶尔可以看到每隔一段距离,特地留下的镂空管壁,这可以让人观察到两侧的一部分景色。
不到半个小时,列车就跨越了68公里的距离,抵达了东戈壁12农场,即钾盐镇高铁站。
“经理,到了。”
听到助理的提醒,吕伟斌才收起办公平板,他伸了伸懒腰,拿起刚才购买的沙棘汁一饮而尽:“走吧!”
钾盐镇,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因开采钾盐而发展起来的城镇,也是东戈壁地区最大的城市,一共有11万人口。
这里每年可以开采40万到60万吨硫酸钾,以及大约3000吨硫酸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