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五日,巳时(九点)。</p>
凌云阁会议从辰时四刻(八点)开始,刚刚结束。</p>
苏河带领文武官员赶往英烈阁,祭奠牺牲的烈士。</p>
文武官员都换上一身黑色的衣服。</p>
祭奠仪式,还有很多士兵家属和官吏家属参加。</p>
英烈阁建在汉中城北,是一座高十八米的阁楼改建而成。</p>
英烈阁院内栽种几棵高大的树木。</p>
树下摆满了骨灰坛,有一名老道士领着几个小道童,正在做法事。</p>
苏河带队走进英烈阁,他们站成一排,对着烈士的骨灰坛默哀。</p>
王文君与一名三十多岁,面色油滑的大胖子,一起来参加祭奠。</p>
“大哥,你刚刚回来,汉中城的变化很大。</p>
但我们家没事,二哥现在已经是吏部尚书、汉中知府。</p>
他的权利,能保护家族安稳如常。</p>
起义军也与其他贼寇不同,他们对士绅出手很酷烈,但对百姓很好。”</p>
王伯诺叹了口气:“人生无常,世事无常。</p>
二弟也是为了家族,希望他能有好下场。</p>
我们算是全家投贼,已经没有退路,只希望这只队伍能发展壮大。”</p>
他刚刚从南直隶回来,开船进入汉阴县。</p>
他就听说前方过不去,已经被不知名的军队封锁。</p>
焦急的等待好几天,直到封锁解除,急忙赶到汉中府。</p>
他却发现这里一切都变了。</p>
“那个道长不是马骗子,他竟敢去骗起义军,胆子竟然这么大。</p>
不对啊!二弟认识他,怎么可能被骗。”</p>
王伯诺看到做法事的道长,他很熟悉。</p>
这就是之前,在汉中府招摇撞骗的假道士。</p>
王文君解释道:“这是二哥找的马道长,可能是真道士都抗拒起义军。”</p>
……</p>
马乾坤嘴里念叨谁都听不懂的句子。</p>
手中挥舞着插满符篆的桃木剑。</p>
他看到苏河等默哀结束,桃木剑伸向旁边的烛台。</p>
桃木剑上的符篆立刻烧起来。</p>
马乾坤开始念着悼词。</p>
他念完之后,大声喊道:“为英魂送行。”</p>
苏河等文武官员听到后,立刻向着骨灰坛,深深的鞠了一躬。</p>
正式建制后,苏河发布的第一道政令,就是废除跪拜礼。</p>
今后除了跪拜祖宗父母,不用再跪拜任何人。</p>
百姓们见官,只需要鞠躬即可。</p>
鞠躬已经成为最郑重的礼节。</p>
鞠躬之后,苏河带着文武官员,安抚烈士的家属。</p>
告诉烈士家属,每年都可以领取一笔抚恤金,当地乡长会亲自送到他们手中。</p>
苏河亲手把烈士获得的勋章和抚恤金发到家属手中。</p>
马乾坤道长,依旧在做着法师,安放烈士们的骨灰。</p>
烈士骨灰和牌位一起,供奉在英烈阁内。</p>
……</p>
王仲策走出英烈阁,他同苏河说道:“苏统领,听说你有事要找我大哥。</p>
今天我大哥王伯诺已经乘船回来。</p>
他们刚才还来观礼,现在已经回家。”</p>
“没错,我听王季俊说她大哥王伯诺,经常在南方采购药材。</p>
足迹遍布广东、福建、南直隶、江西等地方。</p>
我想让他去福建,大规模采购一种产量非常高的粮食作物。”</p>
苏河简单的说明情况。</p>
他想让王伯诺采购的作物就是红薯。</p>
红薯又名甘薯、地瓜,是一种产量非常高的粮食。</p>
红薯特别耐干旱,哪怕是陕北现在几乎没下雨,只靠河流里少部分水,它就能成活。</p>
红薯还不挑地,哪怕是劣田,产量都非常高。</p>